| 華語詞目 | 蟋蟀 |
| 鹿港偏泉腔 | 杜猴 tǒo-kâu 蟋蟀 sik-sut |
| 三峽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北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蟋蟀 sik-suì |
| 宜蘭偏漳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南混合腔 | 杜伯仔 tōo-peh-á 蟋蟀 tik-sut 蟋蟀仔 sih-sut-á |
| 高雄混合腔 | 杜伯仔 tōo-peh-á 杜猴 tōo-kâu |
| 金門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蟋蟀 sik-sut |
| 馬公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烏龍 oo-liông 赤蜣 tshiah-kiunn 蟋蟀 sik-sut |
| 新竹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中偏漳腔 | 杜猴 tuā-kâu 蟋蟀仔 sih-sut-á |
| 詞目 |
杜猴
0276
|
| 音讀 | tōo-kâu |
| 釋義 | 蟋蟀。昆蟲名。體型圓長,為黑褐色,觸角細長,後肢長大,很會跳躍。雄蟲翅膀上有發聲器,是利用兩翅摩擦發出聲音的。生性好鬥、怕光,會躲藏在泥土中或石礫下,以植物為食,是農作物的害蟲。 |
| 圖片 | |
| 引用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