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語詞目 | 蝌蚪 |
| 鹿港偏泉腔 | 𧌄梅仔 âm-muî-á |
| 三峽偏泉腔 | 肚胿仔 tōo-kui-á 𧌄梅 âm-buê |
| 臺北偏泉腔 | 𧌄梅仔 âm-buê-á |
| 宜蘭偏漳腔 | 咁胿仔 kām-kuainn-á |
| 臺南混合腔 | 大頭鼠仔 tuā-thâu-tshú-á |
| 高雄混合腔 | 𧌄胿仔 àm-kuai-á 肚胿仔 tōo-kuai-á |
| 金門偏泉腔 | 𧌄梅仔 âm-muî--á |
| 馬公偏泉腔 | 𧌄吪仔 iâm-ô--á |
| 新竹偏泉腔 | 𧌄蝛仔 âm-ui-á |
| 臺中偏漳腔 | 蛤胿仔 kap-kuainn-á |
| 詞目 |
肚胿仔
1074
|
| 音讀 | tōo-kuai-á |
| 釋義 | 蝌蚪。青蛙或蟾蜍的水生幼體。多為黑色,頭大而橢圓,尾部扁平。成長時逐漸生出四肢,尾漸縮小至不留痕跡,最後變成蛙或蟾蜍。 |
| 近義詞 | 大肚胿仔 |
| 引用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