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語詞目 | 蟋蟀 |
| 鹿港偏泉腔 | 杜猴 tǒo-kâu 蟋蟀 sik-sut |
| 三峽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北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蟋蟀 sik-suì |
| 宜蘭偏漳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南混合腔 | 杜伯仔 tōo-peh-á 蟋蟀 tik-sut 蟋蟀仔 sih-sut-á |
| 高雄混合腔 | 杜伯仔 tōo-peh-á 杜猴 tōo-kâu |
| 金門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蟋蟀 sik-sut |
| 馬公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烏龍 oo-liông 赤蜣 tshiah-kiunn 蟋蟀 sik-sut |
| 新竹偏泉腔 | 杜猴 tōo-kâu |
| 臺中偏漳腔 | 杜猴 tuā-kâu 蟋蟀仔 sih-sut-á |
| 詞目 |
杜伯仔
0276
|
| 音讀 | tōo-peh-á |
| 釋義 | 螻蛄。昆蟲名。身長約三公分,全身為褐色,體形較圓。前肢粗扁有力,擅長掘地,生活在泥土中。除了捕抓小型蟲子為食,也會吃農作物的嫩莖,因此被視為害蟲。 |
| 異用字 | 土扒仔 |
| 近義詞 | 杜猴 |
| 引用網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