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
音讀 |
詞目 |
音讀 |
鴨鯗 板鴨。用鹽醃漬壓扁再風乾的鴨子,是宜蘭的名產。
| ah-siúnn | 醃瓜 越瓜,葫蘆科的瓜果,常醃漬後食用。醃漬過的越瓜也稱為「醃瓜」或「醃瓜仔脯」。
| am-kue |
泔 1.米湯。例:啉泔 lim ám(喝米湯)、撩泔 liô ám(舀取稀飯最上面的湯汁)。 2.稀的。例:糜煮了傷泔 muê tsú liáu siunn ám(粥煮得太稀)、泔糜仔 ám-muê-á(稀飯)。
| ám | 泔糜仔 稀飯。指飯粒很稀疏,米湯很多的稀飯。
| ám-muê-á/ám-bê-á |
暗飯 晚餐、晚飯。
| àm-pn̄g | 暗頓 晚餐、晚飯。
| àm-tǹg |
紅龜 紅龜粿。由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先將粿皮染紅,用模具印上龜型的圖樣,再放到蒸籠裡蒸製而成。內餡則是包有豆沙、鹹菜或花生粉,經常用來做為祭拜神明、酬神或添丁的時候用來分送親友的粿品。
| âng-ku | 紅龜粿 由糯米製成的粿類食品。先將粿皮染紅,用模具印上龜型的圖樣,再放到蒸籠裡蒸製而成。內餡則是包有豆沙、鹹菜或花生粉,經常用來做為祭拜神明、酬神或添丁的時候用來分送親友的粿品。
| âng-ku-kué/âng-ku-ké |
紅露酒 用米製成紅麴,然後和米酒混合而成的酒。酒精含量為百分之十八至二十。目前臺灣菸酒公司仍生產特級紅露酒及陳年紅露酒。
| âng-lōo-tsiú | 紅豆 | âng-tāu |
紅茶 一種發酵過的茶,沏出的茶色紅豔,具有特別的香氣和滋味。
| âng-tê | 紅糟 以紅麴釀酒後剩餘的渣滓製成的調味品,烹調時常加在魚、肉等上,使帶紅色。
| âng-tsau |
紅蔥仔頭 紅蔥頭。以珠蔥植珠,成熟時會結出肥大的蔥球,等蔥葉乾紅了就可以採收。顏色偏紅,供食用,一般主要用來爆香、包餡。
| âng-tshang-á-thâu | 紅酒 用紅葡萄所釀造的酒。
| âng-tsiú |
餡 包在麵包、包子或水餃等食物裡頭的料。
| ānn | 餡餅 包有綠豆沙、紅豆沙等餡料的油酥餅,可以當作禮餅。
| ānn-piánn |
肉拊 肉鬆。用肉類加工乾而鬆散的食品,乾而鬆散。肉酥
| bah-hú | 肉羹 1.將肉搥打成漿並抓成條狀,或將肉片裹上肉漿或芡粉後再煮熟的食品。 2.將肉漿條或肉漿片調味煮成的湯。
| bah-kenn/bah-kinn |
肉乾 烘乾加工處理的肉製品。
| bah-kuann | 肉類 | bah-luī |
肉包 內包肉餡的包子。
| bah-pau | 肉品 | bah-phín |
肉皮 特指豬皮。
| bah-phuê/bah-phê | 肉餅 包肉餡的餅。例:這擔的肉餅真好食。Tsit-tànn ê bah-piánn tsin hó-tsia̍h. (這攤的肉餅很好吃。);肉餅面 bah-piánn bīn(形容人的臉像肉餅一樣又大又圓)。
| bah-piánn |
肉脯 肉干。用肉類焙乾製造而成的片狀食品。
| bah-póo | 肉絲 細絲狀的肉。例:竹筍仔炒肉絲蓋好食。Tik-sún-á tshá bah-si kài hó-tsia̍h. (竹筍炒肉絲很好吃。)
| bah-si |
肉豉仔 肉豉、豆豉肉。將絞肉和黑豆豉拌炒的菜餚,是臺灣地區常見的家常菜。
| bah-sīnn-á | 肉酥 肉鬆。用肉類焙乾製成的碎末狀乾而鬆的食品。
| bah-soo |
肉質 | bah-tsit | 肉圓 一種臺灣地方小吃。以番薯粉做皮,內包肉或蝦、筍等餡料的食品,常見有蒸及炸兩種不同煮食方式。而「肉丸仔」(bah-uân-á) 是指用肉漿做的丸子。
| bah-uân |
肉丸仔 泛指所有用獸肉做成的丸子。
| bah-uân-á | 饅頭 一種用麵粉發酵蒸發的食品。此音讀疑似臺灣人學外省人叫賣時的聲調,不標準的結果。
| bán-thô |
麥仔茶 麥茶。
| be̍h-á-tê | 麥仔酒 啤酒。以大麥為主要原料所釀製的酒,味道微苦,有泡沫和特殊的香味,是酒精含量較低的一種酒。
| be̍h-á-tsiú |
麥芽膏 麥芽糖。由含澱粉酶的麥芽使澱粉水解而成,是一種金黃色,有黏性的糖品。
| be̍h-gê-ko | 麥芽糖 由含澱粉酶的麥芽使澱粉水解而成的糖。
| be̍h-gê-thn̂g |
麥片 用燕麥或大麥製成的一種速食食品。
| be̍h-phìnn | 米仔麩 米麩、米麩粉。將米穀炒熟以後研磨成粉,可以加水調和食用,是常見的傳統食品。
| bí-á-hu |
米粉 一種食品。米加水磨成漿,再製成細條狀,曬乾後可以或炒或煮而食。
| bí-hún | 米粉炒 一種有名的臺式料理。把食材和調味料連同米粉,用油炒熟後做成。
| bí-hún-tshá |
米糠 米穀的表皮,分內外兩層,外殼為粗糠,內皮為米糠。
| bí-khng | 米糕 一種食品。由糯米加酒加料隔水煮成的飯。
| bí-ko |
米粩 一種食品。先將芋頭粉加糯米粉蒸熟製作粿糕,再切條風乾,經油炸後塗上糖漿,外面再滾一層炒米花,便是外層香甜、裡面鬆脆的點心。
| bí-láu | 米奶 米漿。將炒熟的在來米和花生磨碎加水,調煮成飲品。
| bí-ling/bí-ni |
米糧 糧食、食糧。泛指一切的五穀雜糧。
| bí-niû | 米芳 爆米花。一種將米乾燒,使其膨大鬆散,然後加入糖漿使其黏合,再切成塊狀食用的傳統食品。
| bí-phang |
美食 | bí-si̍t | 米篩目 米苔目。一種臺灣傳統的米食,用等量的在來米和太白粉做成米胚,然後用壓、搓的方式做成條狀的食物,在一般的麵食攤上,經常可以看到。華語的說法是按閩南話音譯的方式來表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華語叫「老鼠粉」。
| bí-thai-ba̍k |
米酒 用糯米或者是其他米釀製而成的酒。
| bí-tsiú | 米酒頭仔 米酒頭。用米類所釀造的酒,酒精濃度為百分之三十五,一般比米酒高,可以用來飲用或入藥。
| bí-tsiú-thâu-á |
米漿 米加水磨成的漿液。
| bí-tsiunn | 味素 味精。用豆、麥等物做成的白色結晶狀的調味品。例:伊煮菜無愛摻味素。I tsú tshài bô ài tsham bī-sòo. (他煮菜不喜歡加味精。)
| bī-sòo |
味素粉 味精。例:煮菜摻味素粉較有氣味。Tsú tshài tsham bī-sòo-hún khah ū khì-bī. (煮菜加味精會比較有味道。)
| bī-sòo-hún | 滿漢全席 | buán-hàn-tsuân-si̍k |
牛肉 | gû-bah | 牛油 | gû-iû |
牛奶糖 以牛奶和糖為主要原料而做成的糖果。
| gû-ling-thn̂g/gû-ni-thn̂g | 牛排 | gû-pâi |
牛舌餅 | gû-tsi̍h-piánn | 原味 | guân-bī |
下水湯 用雞、鴨等禽類動物的內臟及佐料所做成的湯品。
| hā-suí-thng | 海味 海產、海鮮。海洋中可以食用的動植物。
| hái-bī |
海產糜 海鮮粥。用海鮮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是臺灣常見的一種小吃。
| hái-sán-muê/hái-sán-bê | 幌頭仔 米酒。用米釀製成的酒。例:閣來一罐幌頭仔。Koh lâi tsi̍t kuàn hàinn-thâu-á. (再來一罐米酒。)
| hàinn-thâu-á |
番薯粉 用番薯製成的粉,可以加工成粉絲、粉皮等食品,也可以於做菜時用來勾芡。
| han-tsî-hún/han-tsû-hún | 番薯箍 切成塊狀的地瓜塊。
| han-tsî-khoo/han-tsû-khoo |
番薯簽 用刨子將地瓜刨成的條狀物。
| han-tsî-tshiam/han-tsû-tshiam | 蝦膎 蝦醬。把蝦子用鹽醃漬而成的食品,味道很鹹。
| hê-kê/hê-kuê |
魚拊 魚鬆。魚肉加工所做成的絨狀或碎末狀食品。
| hî-hú/hû-hú | 魚肝油 由鱈魚或其他同屬魚類的新鮮肝臟,提煉出來的精製脂肪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D。
| hî-kuann-iû/hû-kuann-iû |
魚脯 魚乾。魚肉曬乾製作而成的食品。
| hî-póo/hû-póo | 魚丸 用魚肉加工製作的食品,外型呈球狀。
| hî-uân/hû-uân |
現流仔 現捕海鮮。指漁民剛捕撈上岸而未經冷凍的新鮮海產,「流」是潮水,此處指剛從海潮裡捕撈起來的意思。例:去港仔邊買現流仔,毋但鮮嘛加真俗。Khì káng-á-pinn bé hiān-lâu-á, m̄-nā tshinn mā ke tsin sio̍k. (去小港邊買現捕海鮮,不但新鮮也很便宜。)
| hiān-lâu-á | 香油 芝麻油。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有香味,可食用或點燃照明。
| hiang-iû |
杏仁茶 作法有兩種,一種是將杏仁磨成粉,加以沖泡的飲品。一種是先將再來米磨成米漿,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再把杏仁浸水脫膜磨碎,摻入其中,加進適量的糖,然後再煮沸。例:伊毋敢食杏仁茶。I m̄ kánn tsia̍h hīng-jîn tê. (他不敢喝杏仁茶。)
| hīng-jîn tê/hīng-lîn tê | 香菇肉糜 香菇肉粥。用香菇和豬肉為佐料所煮成的鹹稀飯,是一種臺灣常見的小吃。
| hiunn-koo-bah-muê/hiunn-koo-bah-bê |
好酒 醇美的酒。例:好酒沉甕底。Hó-tsiú tîm àng-té. (上等的酒是沉在甕底的。比喻好的事物通常在最後出現。)
| hó-tsiú | 茯苓糕 將茯苓磨成粉而做成的糕餅。
| ho̍k-lîng-ko |
封肉 一種烹飪方法。將肉油炸或略微炒過,加上佐料放在密閉的烹飪容器中燜爛。
| hong-bah | 麩 米麥等穀物的穀皮粉。例:米仔麩 bí-á-hu(米磨成的粉)。
| hu |
發粉 酵素。能使食物發酵的粉劑。
| huat-hún | 發粿 一種食品。用在來米粉,加上糖及酵母發酵蒸製而成。蒸發粿一定要讓表面隆開分裂,以示大發好運,民間常於春節祭祖時使用。
| huat-kué/huat-ké |
花茶 | hue-tê | 伙食 團體的飲食、飯菜。例:病院有提供伙食予病人食。Pēnn-īnn ū thê-kiong hué-si̍t hōo pēnn-lâng tsia̍h. (醫院有提供飯菜給病人吃。)
| hué-si̍t/hé-si̍t |
火腿 一種醃製過的豬腿肉,顏色火紅,所以叫做「火腿」。
| hué-thuí/hé-thuí | 薰 1.香菸。用薄紙捲細菸草做成的紙菸。例:食薰 tsia̍h-hun(抽菸)。 2.用物體燃燒所產生的煙來燻別的東西。例:點蠓仔香薰蠓。Tiám báng-á-hiunn hun báng. (點蚊香來燻蚊子。)
| hun |
薰屎 菸灰。香菸的灰燼。例:敲薰屎 khà hun-sái(把菸灰從菸上敲掉)。
| hun-sái | 薰頭 煙蒂。香煙一端有濾嘴供人吸食的那一截。
| hun-thâu |
薰吹 菸管。一種吸菸的管形器具,一端放菸,由另一端吸入菸氣。例:伊較愛用薰吹欶薰。I khah ài iōng hun-tshue suh hun. (他比較喜歡用菸管吸菸。)
| hun-tshue/hun-tshe | 薰喙仔 菸嘴。用來抽菸,方便雙脣含住的裝置,接在菸管的一端。例:伊薰喙仔歹去,閣買一枝新的薰吹。I hun-tshuì-á pháinn--khì, koh bé tsi̍t ki sin ê hun-tshue. (他的菸嘴壞了,又買一枝新的菸管。)
| hun-tshuì-á |
粉圓 一種用番薯粉和紅糖做成的食品。外表為圓形,煮熟後變透明狀。夏天可以涼食,冬天可以熱食。臺灣地區流行加入奶茶,稱為「珍珠奶茶」。
| hún-înn | 粉肝 肉質細嫩的豬肝。
| hún-kuann |
粉粿 涼粉。用番薯粉做成的粿類食品。
| hún-kué/hún-ké | 粉腸仔 豬的十二指腸。腸內有白色粉狀物,吃起來口感特別,為臺灣小吃攤中常見的小菜。
| hún-tn̂g-á |
粉腸 一種食品。以甘藷粉、肉丁、筍丁摻合灌入豬腸而成,亦可加入色素調色。
| hún-tshiâng | 意麵 一種在製作過程中加入蛋汁的麵條,口感滑順,是臺灣著名的麵食。
| ì-mī |
鹽 含鹹味的礦物質,可供調味及工業上用。
| iâm | 鹽花仔 少量的鹽巴。為了調味用。例:摻一寡仔鹽花仔就免摻豆油啊。Tsham tsi̍t-kuá-á iâm-hue-á tō bián tsham tāu-iû--ah. (加一點點兒鹽巴就不用加醬油了。)
| iâm-hue-á |
鹽份 | iâm-hūn | 鹽水 | iâm-tsuí |
煙腸 香腸。用碎肉、香料等填入豬腸製成的食品。例:煙腸用烘的較好食。Ian-tshiâng iōng hang--ê khah hó tsia̍h. (香腸用烤的比較好吃。)
| ian-tshiâng | 飲用水 | ím-iōng-tsuí |
飲料 | ím-liāu | 飲品 | ím-phín |
蔭豉仔 豆豉。把黃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經發酵而成的食品。常用來做為菜餚的佐料。
| ìm-sīnn-á | 營養 養分。
| îng-ióng |
圓仔 湯圓。一種以糯米所製成的食品。由糯米粉揉製成圓糰狀,分有餡、無餡兩種,也有分甜鹹兩種口味。
| înn-á | 圓仔湯 湯圓湯。
| înn-á-thng |
圓仔粞 糯米團。糯米漿脫水之後的塊狀物,是製作湯圓的基本原料。
| înn-á-tshè/înn-á-tshuè | 養份 | ióng-hūn |
養樂多 | Ióng-lo̍k-to | 養成 | ióng-sîng |
油飯 用糯米做成的一種乾飯,把糯米蒸熟,再攪拌蝦米、肉絲、豬油、香菇、油蔥等配料。一般是在年節、小孩彌月來備辦請客食用,目前一般傳統市場經常買得到,是很受歡迎的一種小吃。
| iû-pn̄g | 油蔥 一種作料。用熱油把剁碎的紅蔥頭爆香而成。
| iû-tshang |
油蔥粿 加了油蔥一起蒸製的粿類米食。
| iû-tshang-kué/iû-tshang-ké | 油臊 油腥。較為油膩葷腥的食物。例:伊的胃毋好,較無愛食油臊。I ê uī m̄ hó, khah bô ài tsia̍h iû-tsho. (他的胃不好,比較不喜歡吃油膩葷腥的食物。)
| iû-tsho |
油脂 | iû-tsi | 油炸粿 油條。用高筋麵粉加上發粉、鹽,和好之後,再把麵條切成小條,將兩個小條疊壓拉長之後放入油鍋炸。可直接食用、或拿來包在燒餅裡面。例:食杏仁茶配油炸粿。Tsia̍h hīng-jîn-tê phuè iû-tsia̍h-kué. (喝杏仁茶配油條。)
| iû-tsia̍h-kué/iû-tsia̍h-ké |
羊肉 | iûnn-bah | 熱量 | jia̍t-liōng/lia̍t-liōng |
鰇魚羹 一種小吃,用魷魚作成的羹湯。
| jiû-hî-kenn/liû-hû-kinn | 咖哩 用胡椒、薑黃、番椒、茴香、陳皮等的粉末所製成的調味品。色黃、味香而辣,以印度所產最為著名。源自英語。
| ka-lí |
絞肉 絞成碎泥的肉。
| ká-bah | 干貝 蚌類扇貝上的肉經乾燥製成的食品。
| kan-puè |
酵 一種微生物,為真菌類,可將糖分解為酒精與二氧化碳。例:發酵 huat-kànn(酵母產生作用)。
| kànn | 酵素 | kànn-sòo |
高粱酒 由高粱所釀成的酒。
| kau-liâng-tsiú | 厚酒 酒精成分高的酒。
| kāu tsiú |
厚薰 味道較重的香菸。例:食厚薰真傷肺管。Tsia̍h kāu-hun tsin siong hì-kńg. (抽濃菸很傷肺部。)
| kāu-hun | 雞肉 | ke-bah/kue-bah |
雞卷 用豆腐皮裹肉餡後油炸的一種食物。也叫「肉繭」(bah-kián),又叫「五香捲」,南部的人叫「肉繭仔」(bah-kián-á)。用「網紗油」做的叫做「網紗糋」。
| ke-kńg/kue-kńg | 雞卵卷 蛋卷。用雞蛋、麵粉等原料調勻烘培,捲成長圓形的食品。
| ke-nn̄g-kńg/kue-nn̄g-kńg |
雞卵糕 蛋糕。用雞蛋、麵粉、糖、香料等和勻製成的糕點。例:囡仔攏真愛食雞卵糕。Gín-á lóng tsin ài tsia̍h ke-nn̄g-ko. (小孩子都愛吃蛋糕。)
| ke-nn̄g-ko/kue-nn̄g-ko | 雞排 | ke-pâi/kue-pâi |
雞精 | ke-tsing/kue-tsing | 雞酒 麻油雞。以薑及大量的麻油、米酒燉雞,是一道常見食補,產婦坐月子時必備的藥膳。
| ke-tsiú/kue-tsiú |
羹 芶芡而成的濃稠湯汁。例:花枝羹 hue-ki-kenn。芡滷
| kenn/kinn | 麴 將白米或麥蒸熟後,經過發酵再曬乾的酒媒;可用來釀酒。例:紅麴 âng-khak、白麴 pe̍h-khak。
| khak |
汽水 將碳酸氣溶於水中,再加入糖和果汁而成的飲料。
| khì-tsuí | 柿粿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 khī-kué/khī-ké |
柿餅 柿餅。把柿子壓扁、晒乾後製成的餅狀食品。
| khī-piánn | 圈仔 1.掛在物體上的環扣。例:門圈仔 mn̂g khian-á(門環)、桶圈仔 tháng khian-á(桶邊的提環)。 2.一種麵粉製的食品。呈扁平狀,通常無餡。
| khian-á |
糠 穀粒的內、外皮。例:米糠 bí-khng、粗糠 tshoo-khng。
| khng | 洘頭糜 湯水很少的稀飯、稠稀飯。
| khó-thâu-muê/khó-thâu-bê |
觳仔炱 一種油炸小吃,先將豆芽菜、韭菜舖在鮮蠔上,再摻上一層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時沾上醬料,口感酥脆,在彰化王功一帶最著名。
| khok-á-te | 炕肉飯 將白飯配上一些當令的菜餚,再加上一塊用滷料燉煮過的五花肉,為臺灣常見的飯。
| khòng-bah-pn̄g |
礦泉水 山泉水。富含礦物質的泉水,有些可以飲用,有些具有醫療效用。
| khòng-tsuânn-tsuí | 可可仔 可可。可可樹的種子經過烘焙、研磨後所沖泡出來的飲料,可以熱食、冷食,味道微苦回甘。借自英語。
| khoo-khóo-ah |
枝仔冰 冰棒。在模型中倒入果汁、糖水、紅豆湯或牛奶,並插入竹枝或木條,放置在冰箱中凍結而成的棒狀冰品。
| ki-á-ping | 鹹魚 用鹽醃漬過的魚。
| kiâm-hî/kiâm-hû |
鹹圓仔 鹹湯圓。湯圓有時有鹹味內餡,通常煮成湯加茼蒿菜吃。
| kiâm-înn-á | 鹹焗雞 菜名。將鹽均勻舖在鍋底,再將雞整隻攤平在鹽上,蓋緊鍋子,用小火乾烤,待六分熟時翻面再烤。起鍋前,用蔥油沾嫩表皮再灑上胡椒粉即可。
| kiâm-ko̍k-ke/kiâm-ko̍k-kue |
鹹粿 點心。指鹹味道的粿的總稱,例如蘿蔔糕、油蔥粿等。
| kiâm-kué/kiâm-ké | 鹹糜 鹹稀飯。米飯添加一些食材熬煮成的稀飯。
| kiâm-muê/kiâm-bê |
鹹卵 鹹鴨蛋。用紅土加鹽包住鴨蛋醃漬而成。通常用來搭配粥吃。例:鹹卵配糜 kiâm-nn̄g phuè muê(吃粥配鹹鴨蛋)。
| kiâm-nn̄g | 鹹酸甜 蜜餞。一種用蜜糖浸漬成的食品。
| kiâm-sng-tinn |
鹹酥雞 一種小吃。將雞胸肉切小塊,再用醬油、糖、酒跟五香粉等醃漬入味,然後沾上麵粉或番薯粉在鍋中油炸至金黃色再販售。
| kiâm-soo-ke/kiâm-soo-kue | 鹹菜 酸菜。將芥菜先曬軟,再加鹽用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菜裡的汁液濾出,然後醃漬在容器內,等到發酵,顏色轉黃之後即可食用。
| kiâm-tshài |
桔仔餅 桔餅。將桔仔用糖、麥芽糖等醃漬而成的傳統食品。單吃可以治咳嗽;和薑、蛋合煮可以驅寒及預防感冒。
| kiat-á-piánn | 桔仔汁 桔子汁。金桔所榨成的汁。
| kiat-á-tsiap |
金含 一種糖果,硬如鐵石,形如彈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顏色有綠白或紅白等相間,如果不咬破,輕輕的含在嘴裡,可以含上很長一段時間。
| kim-kâm | 鹼仔粿 在用米磨成的粉中加入鹼蒸製而成黃色的糕狀食物。
| kinn-á-kué/kinn-á-ké |
鹼粽 一種在糯米中摻鹼粉、鹼油而製成的粽子,呈金黃色。
| kinn-tsàng | 薑母鴨 選擇童身的雄性正番鴨,伴以多年生的老薑母塊莖燉煮而成的補品。
| kiunn-bó-ah |
薑絲 薑切成的細絲。
| kiunn-si | 捲薰 用煙紙將煙草捲成圓條形。
| kńg-hun |
糕 用糯米或穀類等磨粉加糖,再用糕模印成所要的樣子,將它蒸熟成糕。也有不加糖而加油和鹹配料的鹹糕。
| ko | 糕仔 糕點。用糯米或穀類等磨粉加糖,再用糕模印成所要的樣子,將它蒸熟成糕。通常用以做為年節祭拜的祭品。
| ko-á |
糕仔餅 糕餅、甜食。
| ko-á-piánn | 果汁 | kó-tsiap |
貢丸 一種食品。把整條的豬肉捶打成肉泥,加入鹽、味精等調味料後做成丸狀。一般做湯料。
| kòng-uân | 瓜果 | kua-kó |
割包 刈包。用麵粉做成扁饅頭的形狀,中間有開口,通常夾入滷肉、酸菜、花生粉等配料一起吃。或稱「虎咬豬」(hóo-kā-ti),因形狀像錢包,象徵財富,是尾牙時的應景食品。
| kuah-pau | 罐頭 將食品加工後裝入鋁罐或者鋅罐中,經過抽氣、殺菌、密封等過程,使其可以保持新鮮不壞。
| kuàn-thâu |
灌腸 香腸。將碎豬肉和配料灌入洗淨的豬腸中所製成的一種食品。
| kuàn-tshiâng | 瓜子 用西瓜、南瓜或葵花子做的零嘴,通常在過年、筵席上、看電視或親朋好友閒聊時食用。
| kue-tsí |
粿仔 河粉、粄條。白米磨碎加水蒸煮,煮熟後可切成薄條加料炒食或煮食。
| kué-á/ké-á | 粿粽 客家粽。將糯米磨成漿壓去多餘水分,之後將炒過的餡料包入,再以粽葉包裹。閩南粽與其不同處在於用生米去蒸煮。
| kué-tsàng/ké-tsàng |
粿粞 糯米磨成漿後,裝在布袋裡頭,壓上石頭把水分過濾掉,使米漿變成固體狀,可用來搓湯圓或做年糕的材料。
| kué-tshè/ké-tshuè | 滾水 開水。煮沸的水。
| kún-tsuí |
臘肉 以鹽或醬醃漬,然後晒乾、風乾或燻乾的肉。例:過年較有人食臘肉。Kuè-nî khah ū lâng tsia̍h la̍h-bah. (過年比較有人在吃臘肉。)
| la̍h-bah | 粩 一種年節食品。將芋頭加糯米蒸熟製作粿糕,再切條風乾,經油炸後,即成米果,將米果裹上麥芽糖,再黏上花生、芝麻等,便可做成各種口味。例:米粩 bí-láu、塗豆仁粩 thôo-tāu-jîn-láu(花生粩)。
| láu |
李仔鹹 蜜餞、鹹李子。用李子製成的一種蜜餞。
| lí-á-kiâm | 膁肚 魚肚肉。這個部位的肉有豐富的油質,肉質特別可口。例:魚仔的膁肚較肥較好食。Hî-á ê liám-tóo khah puî khah hó tsia̍h. (魚肚肉較肥較好吃。)
| liám-tóo |
涼水 清涼的飲料。例:天氣遮熱,足想欲食涼水。Thinn-khì tsiah jua̍h, tsiok siūnn-beh tsia̍h liâng-tsuí. (天氣這麼熱,很想喝冰冰涼涼的飲料。)
| liâng-tsuí | 啉酒 喝酒。
| lim tsiú |
奶茶 | ling-tê/ni-tê | 冷盤 | líng puânn |
龍眼乾 龍眼乾。曬乾的龍眼果肉,也可指曬乾的龍眼(含殼),可直接食用或泡茶等。
| lîng-gíng-kuann | 柳丁汁 柳丁所榨成的汁。
| liú-ting-tsiap |
滷肉 用滷汁烹煮的肉。
| lóo-bah | 滷肉飯 普遍常見的小吃。將紅蔥頭切碎爆香,再加入豬絞肉拌勻,後以醬油、五香粉、冰糖、胡椒粉、米酒等佐料燜煮,後加入鹽調味,即成淋料。將其淋在白飯上,即是滷肉飯。
| lóo-bah-pn̄g |
滷味 | lóo-bī | 滷麵 以羹湯加以芶芡的湯麵。
| lóo-mī |
滷卵 滷蛋。把蛋用水煮過,去殼,加入醬油、香料等煮成褐色,就是滷蛋。
| lóo-nn̄g | 麵 由麥子研磨成粉之後再加工而成的長條狀食品。
| mī |
麵粉 用小麥磨製成的粉,通常為烘製食品的基本材料,依蛋白質含量分為高筋、中筋、低筋。
| mī-hún | 麵猴 麵疙瘩。
| mī-kâu |
麵龜 一種用麵粉作成的食品。外皮染紅,且做成像龜的形狀,一般多用來祝壽。
| mī-ku | 麵線 麵粉製成的線狀食品。代表長壽、吉祥,常在慶祝生日及去除霉運時食用。
| mī-suànn |
麵線糊 把麵線煮熟,加入小肉塊、蛋和蝦米,勾芡成黏糊狀,用湯匙舀著吃。為鹿港著名小吃。
| mī-suànn-kôo | 麵茶 將麵粉加油炒熱後,拌以細糖或芝麻粉等而成。要吃的時候加入開水,攪拌成糊狀,可當點心。
| mī-tê |
麵麶 麵筋。一種麵製的食品。麵粉調水攪拌後形成一個具有彈性的麵糰,把麵糰放置一段時間,使溼筋網狀結構形成後,再進行洗筋。洗筋是在流動水中搓洗麵糰,以把澱粉及水溶性物質洗出,剩下的蛋白質凝結成球團狀的,就是「麵麶」。
| mī-thi | 麵炙 長條形的麵筋。類似腸子般長條形,可以分切成塊狀。
| mī-tsià |
物配 配菜,吃飯時的下飯菜。例:暗頓有啥物物配?Àm-tǹg ū siánn-mih mi̍h-phuè? (晚上有什麼配菜?)
| mi̍h-phuè/mn̍gh-phè | 物食 食物。例:賣物食 bē mi̍h-tsia̍h(販賣食用品)。
| mi̍h-tsia̍h/mn̍gh-tsia̍h |
蘑菇 蕈菇類。生長在枯樹幹上,蓋小柄大,味道鮮美,可作食品,品目不一。
| môo-koo | 麻油 用芝麻種子榨取的油,可供食用和照明。
| muâ-iû |
麻粩 麻團。一種用糯米製成的食品。內裡中空,經過油炸之後,再裹以芝麻,是節日祭拜時常用的供品。
| muâ-láu | 麻糍 餈粑、麻糬。一種傳統的米食,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將糯米浸泡之後磨成漿,然後將水分瀝乾,變成米胚,再把米胚蒸熟就完成了。另外一種是將糯米煮成飯之後,直接將糯米飯放入舂臼捶打,讓飯變成糊狀的飯糰。吃的時候可以沾糖粉或花生粉。
| muâ-tsî |
梅仔餅 將梅實搗碎,混合香粉、甘草粉、糖等物品,將其放入直徑約五、六公分的圓形模板裡,壓縮成小圓餅,取出乾燥後,就成為「梅仔餅」。
| muê-á-piánn/m̂-á-piánn | 糜飯 稀飯和乾飯,常用來泛稱三餐。例:囡仔若毋食糜飯,爸母會煩惱伊飼袂大漢。Gín-á nā m̄ tsia̍h muê-pn̄g, pē-bú ē huân-ló i tshī bē tuā-hàn. (小孩子不吃三餐,爸媽會擔心他養不大。)
| muê-pn̄g/bê-pn̄g |
糜 1.稀飯。例:我欲食糜。Guá beh tsia̍h muê. (我想吃稀飯。);番薯糜 han-tsî muê(番薯粥)。 2.像稀飯一樣糊糊的東西。例:塗糜 thôo-muê(泥漿)。
| muê/bê | 黃酒 以糯米、大米或黍米加紅麴釀成的酒,因顏色偏黃,故稱黃酒。有許多種類,除名為「黃酒」者外,紹興酒亦為黃酒的一種。
| n̂g-tsiú |
五香 指茴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五種香料,是烹調食物時所添加的佐料。
| ngóo-hiang | 五加皮 以五加樹的根部的樹皮所泡製而成的藥酒。藥性辛溫無毒,有袪風溼、強筋骨的功效,可治疝氣、腹病及陽痿。
| ngóo-ka-pî |
五穀 泛指各種主要的穀物。普通說法以稻、小米、高梁、大麥、豆類為五穀。
| ngóo-kok | 糧 1.穀類食物。例:米糧 bí-niû、糧食 niû-si̍t。 2.田稅。例:完糧 uân niû(繳完田稅)。
| niû |
糧食 | niû-si̍t | 糧草 軍中人、馬所吃的糧食與草料。例:糧草不足當然嘛輸。Niû-tsháu put tsiok tong-jiân mā su. (糧草不足當然會輸。)
| niû-tsháu |
卵包 荷包蛋。例:伊真𠢕煎卵,卵包煎甲足媠的。I tsin gâu tsian nn̄g, nn̄g-pau tsian kah tsiok suí--ê. (他真會煎蛋,荷包蛋煎得很漂亮。)
| nn̄g-pau | 蚵仔麵線 一種地方小吃,將蒸過的土黃色麵線煮成糊狀,加入裹粉略微煮過的青蚵,有時也加入大腸,是十分具有臺灣特色的美味小吃。
| ô-á-mī-suànn |
蚵仔煎 臺灣著名的小吃。用鮮蚵加上地瓜粉,摻水攪和至濃稀適度,放進平底鍋裡和青菜、雞蛋等一起油煎。
| ô-á-tsian | 蚵炱 一種油炸的地方小吃,將鮮蠔摻上豆芽菜、韮菜,裹以麵粉漿,下鍋炸成圓扁形,吃的時候沾上醬料,酥脆可口。
| ô-te |
烏魚子 臺灣南部的名產之一。取雌烏魚的卵清洗後用針將魚卵的血管刺破除去血液,然後灑少量的鹽,排在木板上輕輕壓扁,隔天曬太陽、風乾後再壓扁,乾燥五、六天後就可做成。
| oo-hî-tsí/oo-hû-tsí | 烏龍 | oo-liông |
烏龍茶 主要產於廣東、福建、臺灣三地的半發酵茶,發酵程度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是臺灣最早製造銷售的茶葉,在歐美頗受歡迎。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所產的凍頂烏龍茶以及新竹縣北埔鄉、峨眉鄉所產的白毫心烏龍茶(又稱椪風茶或東方美人茶)頗富盛名。
| oo-liông-tê | 烏梅仔酒 烏梅酒。以李子、梅子為材料釀製的酒。帶有甜味。酒精濃度為百分之十六。
| oo-muê-á-tsiú/oo-m̂-á-tsiú |
烏糖 黑糖。糖的一種,深褐色,可供食用。例:咱厝裡的烏糖用了矣。Lán tshù--lí ê oo-thn̂g iōng liáu--ah. (我們家裡的黑糖用完了。)
| oo-thn̂g | 烏醋 黑醋。顏色呈黑色的醋。成分包括釀造醋、糖、鹽、麥芽、蔬菜、果實、香辛調味料等。
| oo-tshòo |
芋圓 臺灣著名的小吃。將地瓜粉加入芋泥中製成。芋圓以滾水煮熟後,通常加入糖水之中食用。
| ōo-înn | 芋粿曲 用芋頭、在來米、紅蔥頭、蝦米等,蒸製而成的一種食品。形狀如弧形而得名。
| ōo-kué-khiau/ōo-ké-khiau |
芋粿 臺灣小吃的一種。以米漿和芋頭為主要材料,蒸熟後食用。
| ōo-kué/ōo-ké | 芋泥 把芋頭去皮蒸熟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搗成泥狀而成的一種食品。
| ōo-nî |
芋冰 指用芋頭製成的冰棒或冰品,或者特指芋頭口味的冰淇淋。
| ōo-ping | 排骨酥 一種食品。將小塊排骨醃過之後,再裹粉油炸即成,但通常會再加工煮成羹湯。
| pâi-kut-soo |
包仔 包子。用麵皮包餡,蒸熟可吃的食品。
| pau-á | 包種茶 一種半醱酵茶。茶葉經烘焙製程後,以方形毛邊紙兩片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細方包,包外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此為包種茶之由來,以「文山包種茶」而聞名。
| pau-tsióng-tê |
白米 | pe̍h-bí | 白滾水 不添加其他物而且經過煮沸的開水。
| pe̍h-kún-tsuí |
白麻 白芝麻。
| pe̍h-muâ | 白麻油 芝麻油。用白芝麻的種子所榨取的油。
| pe̍h-muâ-iû |
白飯 白米飯。
| pe̍h-pn̄g | 白糖 白砂糖。
| pe̍h-thn̂g |
白糖蔥 一種古早的小吃,用特選白糖,加一點檸檬,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即可食用。
| pe̍h-thn̂g-tshang | 白醋 顏色透明的醋,成分包括米、酒精等。
| pe̍h-tshòo |
覆菜 梅干菜。原料是新鮮大芥菜,經日曬、鹽醃,裝在缸中倒立貯放,經長期發酵作用,使其成為獨特風味的鹹酸菜。
| phak-tshài | 泡麵 1.速食麵、方便麵。一種速食食品。用熱水沖泡即可食用。 2.泡麵。例:我來泡麵予你食。Guá lâi phàu mī hōo lí tsia̍h. (我來泡麵給你吃。)
| phàu-mī |
皮蛋 用石灰、黏土、食鹽、稻殼和水混合後包裹在雞蛋或鴨蛋的表面醃製,醃製完成後蛋白呈深褐色透明,蛋黃呈墨綠色,有腥騷味。
| phî-tàn | 骿條 里肌肉。
| phiann-liâu |
粕 指物體被壓榨過後,失去水分的殘渣。例:甘蔗粕 kam-tsià-phoh(已被榨過汁的甘蔗渣)。
| phoh | 豐沛 菜餚豐盛。例:今仔日的暗頓誠豐沛!Kin-á-ji̍t ê àm-tǹg tsiânn phong-phài! (今天的晚餐很豐盛!)
| phong-phài |
膨餅 1.一種發酵製成的餅乾,可以加開水調食。 2.挨罵、碰釘子。例:我頭拄仔去食著膨餅。Guá thâu-tú-á khì tsia̍h-tio̍h phòng-piánn. (我剛才碰了釘子。)
| phòng-piánn | 葡萄酒 以葡萄釀製的酒類。
| phû-tô-tsiú |
配料 佐料、配料。烹飪時或搭配菜餚的佐料。
| phuè-liāu/phè-liāu | 配頭 配料。烹煮食物時所用的配菜。
| phuè-thâu/phè-thâu |
扁食 餛飩、抄手。一種用麵粉做成薄皮,內包肉餡,煮熟後可食用的食品。
| pián-si̍t | 便飯 1.日常吃的飯食。 2.現成的飯菜。
| piān-pn̄g |
便當 用飯盒裝的飯菜。源自日語。例:你有紮便當無?Lí ū tsah piān-tong--bô? (你帶飯盒了嗎?)
| piān-tong | 便菜 1.平常吃的家常菜。 2.現成的菜肴。
| piān-tshài |
便菜飯 便飯、家常飯。
| piān-tshài-pn̄g | 餅幼仔 餅屑。例:桌頂毋通留餅幼仔,會唌狗蟻。Toh-tíng m̄-thang lâu piánn-iù-á, ē siânn káu-hiā. (桌上不要留餅屑,會引來螞蟻。)
| piánn-iù-á |
冰枝 冰棒。在模型中倒入各式各樣的材料,並插入竹條或木條,放在冷凍庫中,凍結成的棒狀冰品。
| ping-ki | 冰淇淋 | ping-kî-lîm |
冰糖 用精糖濃液煮製而成的塊狀食糖,多為白色透明的結晶體。
| ping-thn̂g | 飯 煮熟的米。例:白飯 pe̍h-pn̄g(白米飯)、食飯 tsia̍h-pn̄g(吃飯)。
| pn̄g |
飯疕 鍋巴。煮米飯時黏在鍋底的一層微焦的飯。例:飯疕搵糖是較早的囡仔放學轉來上好的點心。Pn̄g-phí ùn thn̂g sī khah-tsá ê gín-á pàng-o̍h tńg--lâi siōng hó ê tiám-sim. (鍋巴沾糖吃是以前小孩放學回家後最好的點心。)
| pn̄g-phí | 飯湯 湯泡飯、湯飯。將清湯汁淋在白米飯上,再用火煮到沸騰,但是飯粒仍保持完整的一種簡便餐點。
| pn̄g-thng |
飯菜 食物。米飯和菜餚,主食和副食的合稱。例:我來去攢飯菜。Guá lâi-khì tshuân pn̄g-tshài. (我去準備食物。)
| pn̄g-tshài | 飯丸 飯糰。將糯米飯作成糰狀,內包油條、肉鬆、蘿蔔乾或糖、花生粉等的餐點。
| pn̄g-uân |
噗薰 抽煙。例:毋成囝會學人噗薰。M̄-tsiânn-kiánn ē o̍h lâng pok-hun. (不良少年會學人家抽煙。)
| pok-hun | 磅米芳 爆米花。先將米放進一種特殊加熱器,下面升炭火加熱,裡面的米粒會急速膨脹,過一段時間,把加熱器打開,此時會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同時冒出許多白煙。隨後再加入糖漿使其黏合,再切成塊狀食用。
| pōng-bí-phang |
脯 1.乾製或醃製而成的脫水食品。例:菜脯 tshài-póo(蘿蔔乾)、魚脯 hî-póo(小魚乾)。 2.乾癟。枯乾而沒有水分。例:柑仔脯去矣。Kam-á póo--khì--ah. (橘子乾癟掉了。);脯脯無湯 póo-póo bô thng(乾乾的沒有水分)。
| póo | 酺 1.含有大量活微生物及酶類糖化發酵劑。例:豆酺 tāu-pôo(豆麴)、酒酺 tsiú-pôo(酒麴)。 2.製作湯圓時,將糯米團「粞」(tshè),取一小塊先蒸熟,便成為像「粿」(kué)一樣且具有黏性的「酺」(pôo),再將它揉入「粞」(tshè)當中使其均勻,就可以用來搓成湯圓。例:粿酺 kué-pôo。
| pôo |
半天筍 檳榔的嫩莖,可供食用。
| puàn-thian-sún | 半生熟 半生不熟。形容食物煮得不夠熟透。例:這盤雞肉半生熟,毋通食。Tsit puânn ke-bah puànn tshenn si̍k, m̄-thang tsia̍h. (這盤雞肉半生不熟,不要吃。)
| puànn-tshenn-si̍k/puànn-tshinn-si̍k |
半精白 半肥半瘦的肉。例:阮阿母上愛用半精白的肉落去滷。Guán a-bú siōng ài īng puànn-tsiann-pe̍h ê bah lo̍h khì lóo. (我媽媽最喜歡用半肥半瘦的肉下去滷。)
| puànn-tsiann-pe̍h | 沙拉油 一種由植物種子精煉而成的食用油。
| sa-lá-iû |
沙茶 1.用扁魚、蒜酥、麻粉和各種香料調製而成的一種調味料。多用於吃火鍋時的沾醬。 2.一種由沙茶及椰油為作料的烤肉醬,流行於南洋一帶,在臺灣是指沙茶醬。源自馬來語。
| sa-te | 三層肉 五花肉。指肥瘦夾雜的豬肉。例:這過買的三層肉真好食。Tsit-kuè bé--ê sam-tsân-bah tsin hó-tsia̍h. (這次買的五花肉真好吃。)
| sam-tsân-bah |
山珍海味 山中和海中所生產的各式各樣的珍貴食品。例:𪜶兜是好額人,逐頓食的攏是山珍海味。In tau sī hó-gia̍h-lâng, ta̍k tǹg tsia̍h--ê lóng sī san-tin-hái-bī. (他們家是有錢人,每餐都吃山珍海味。)
| san-tin-hái-bī | 三頓 三餐。例:時機遐䆀,三頓若顧會齊勻就誠佳哉矣。Sî-ki hiah bái, sann tǹg nā kòo ē tsiâu-ûn tō tsiânn ka-tsài--ah. (景氣這麼差,三餐能溫飽就很慶幸了。)
| sann tǹg |
西餐 | se-tshan | 生菇 發霉。例:彼塊餅生菇矣,毋通食!Hit tè piánn senn-koo--ah, m̄-thang tsia̍h! (那塊餅乾發霉了,不要吃!)
| senn-koo/sinn-koo |
四秀仔 零食、零嘴。例:你去買一寡四秀仔來啖糝一下。Lí khì bé tsi̍t kuá sì-siù-á lâi tām-sám--tsi̍t-ē. (你去買一些零食來吃吃。)
| sì-siù-á | 宵夜 夜間的點心。
| siau-iā |
紹興酒 產於浙江紹興縣的黃酒,有糯米製和黃米製兩種。新製的酒辛烈無香味,貯藏數月後,則變成芳香醇美。陳年紹興酒是經過五年的儲藏,風味更香醇。
| siāu-hing-tsiú | 成份 | sîng-hūn |
燒肉 先油炸再以湯汁燒煮而成的肉。
| sio-bah | 燒酒 酒。
| sio-tsiú |
燒酒螺 軟體動物。一種體型很小的螺。經常以醬油、酒、辣椒等材料醃製,在臺灣的許多觀光景點常有攤販販售,因大量捕撈,臺灣原產的燒酒螺已日漸稀少。
| sio-tsiú-lê | 食物 泛指吃的東西。例:食物一定愛清氣,才有衛生。Si̍t-bu̍t it-tīng ài tshing-khì, tsiah ū uē-sing. (吃的東西一定要乾淨,才衛生。)
| si̍t-bu̍t |
食品 指可以供食用的物品。
| si̍t-phín | 食材 | si̍t-tsâi |
收泔 利用開大火或靜置的方式,將稀飯中的水分減少。
| siu-ám | 酸筍 竹筍經由發酵、曬乾等過程,製成帶有酸味口感的「酸筍」。
| sng-sún |
宋米仔 指小蝦乾。由呂宋進口的蝦米,故名。
| sòng-bí-á | 四神湯 以淮山(山藥的一種)、蓮子、伏苓、芡實四種中藥材,加上薏仁、豬小腸等熬煮而成的湯品,性溫和滋補,營養美味。
| sù-sîn-thng |
鯊魚煙 將鯊魚煙薰製成的食品。
| sua-hî-ian/sua-hû-ian | 蒜茸 蒜泥。將大蒜去皮磨碎而成的調味料,加入醬油調和之後,可用來做沾醬。
| suàn-jiông/suàn-liông |
筍乾 將竹筍煮熟後,先裝桶壓實,再取出晒乾而製成的食品。
| sún-kuann | 筍絲 切成絲狀的竹筍。
| sún-si |
焦料 指乾燥處理過的食品,如魷魚、香菇、木耳等。
| ta-liāu | 冬瓜茶 用冬瓜和冰糖熬成的飲料,具有生津止渴、解熱的作用,是臺灣地區夏天常見的甜味飲料。
| tang-kue-tê |
冬菜 經過曬乾、加蒜、鹽漬的山東白菜,可以供烹飪煮食用。例:阮阿媽誠愛煮冬菜鴨。Guán a-má tsiânn ài tsú tang-tshài ah. (我奶奶很喜歡煮冬菜鴨肉。)
| tang-tshài | 筒仔米糕 竹筒米糕。著名的臺灣小吃。將米糕放在切成杯狀的竹筒中蒸煮,會有竹子的香氣,十分美味,現多已改用金屬杯子來蒸煮。
| tâng-á-bí-ko |
擔仔麵 一種臺南小吃。以油麵加上少許由沙鍋燉出的肉燥而成。因為早期是以擔子挑著沿街販賣,所以稱為「擔仔麵」。
| tànn-á-mī | 豆餡 把豆子煮熟搗爛後,加入糖、油等調味料所做成的食品,經常用來做糕餅點心的餡。例:鋟鋟嚵,紅龜包豆餡。公仔食,婆仔罵。公仔攑扁擔,婆仔喝毋敢。Tshím-tshím-tshànn, âng-ku pau tāu-ānn. Kong--á tsia̍h, pô--á mā. Kong--á gia̍h pín-tann, pô--á huah m̄ kánn. (鐃鈸叮噹響,紅龜粿包豆沙餡。老公公吃,老婆婆罵。老公公舉起扁擔,老婆婆喊救命不敢。摘自蘆洲兒歌。)
| tāu-ānn |
豆腐 黃豆磨成豆汁之後,再加工製成的食品。例:豆腐豉鹽來煎真好食。Tāu-hū sīnn iâm lâi tsian tsin hó tsia̍h. (豆腐醃鹽來煎很好吃。)
| tāu-hū | 豆花 在豆漿中加入少量的鹽滷或石膏,使能凝結成比豆腐還嫩的食品。通常加糖水和花生,當作甜食。
| tāu-hue |
豆油 醬油。用黃豆、鹽等發酵製成的黑色液體調味品。例:搵豆油 ùn tāu-iû(沾醬油)。
| tāu-iû | 豆油膏 醬油膏。
| tāu-iû-ko |
豆乳 豆腐乳。閩南地區常見的一種傳統醃製食品,以豆腐醃製、發酵後食用,口味柔軟甘醇。
| tāu-jú/tāu-lú | 豆鹹 豆腐乳。
| tāu-kiâm |
豆乾 豆腐乾。例:阮阿公上愛食豆乾。Guán a-kong siōng ài tsia̍h tāu-kuann. (我爺爺最喜歡吃豆干。)
| tāu-kuann | 豆乾糋 油炸過的豆腐,即油豆腐。
| tāu-kuann-tsìnn |
豆奶 豆漿。以黃豆磨成的漿汁。例:伊逐工透早攏愛食包仔配豆奶。I ta̍k kang thàu-tsá lóng ài tsia̍h pau-á phuè tāu-ling. (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吃包子配豆漿。)
| tāu-ling/tāu-ni | 豆皮 豆腐皮。
| tāu-phuê/tāu-phê |
豆酺 豆麴。把黃豆或黑豆浸在水中泡透,然後蒸熟或煮熟,經過最後的發酵即完成。再加工便可製成醬油或味噌。
| tāu-pôo | 豆沙 將豆子煮熟搗成泥狀,再添加糖、油等佐料所製成的食品,常用作糕餅的餡。
| tāu-se |
豆豉 食品。把黃豆或黑豆泡透煮熟後,經過發酵而製成。可當菜肴的調味料。
| tāu-sīnn | 豆簽 用綠豆、豇豆磨成粉後,再加工製成的麵條形食品。
| tāu-tshiam |
豆醬 味噌。用黃豆發酵所製成的醬。
| tāu-tsiùnn | 豆醬湯 日本味噌湯。一種以豆腐、柴魚、味噌等為材料的湯。
| tāu-tsiùnn-thng |
茶仔油 茶油。油茶或紅花油茶種子榨取的油。可供食用,亦可作工業用。
| tê-á-iû | 茶米 茶葉。例:茶米茶 tê-bí-tê(茶葉泡的茶)。
| tê-bí |
茶葉 茶樹的嫩葉,焙乾後可用來沖泡飲用,種類繁多。自清末以來就是臺灣的重要出口商品。
| tê-hio̍h | 茶油 由茶籽榨出的油。
| tê-iû |
茶包 | tê-pau | 茶心 茶葉。茶的嫩葉,用火烘烤乾之後,可加熱水沖泡飲用。可依製造方法中的發酵程度、烘焙程度等加以區分,也可依照氣候季節來區分,如春茶、冬茶等。
| tê-sim |
茶心茶 用茶葉泡的茶。主要是為了和「麥仔茶」(be̍h-á-tê)做區分。
| tê-sim-tê | 茶滓 沉澱在容器邊緣或底部的茶垢。
| tê-tái |
太白粉 將樹薯或玉米磨碎並乾燥成粉狀,於烹調時用作勾芡用。
| thài-pe̍h-hún | 太白酒 1.相傳為李白所愛喝的酒,用高粱和豌豆等原料做成,主要產在四川省萬縣,臺灣的太白酒以澱粉為釀造原料,主要生產地為埔里酒廠。 2.番薯酒。用番薯澱粉做的酒。
| thài-pe̍h-tsiú |
桶筍 將桂竹筍去殼、蒸煮三十分鐘殺青,然後放在馬口鐵製成的桶子內封蓋貯存,可以保持桂竹筍原味及鮮度,並可以長久存置販賣。有特殊的香酸味。
| tháng-sún | 斟酒 斟酒、倒酒。例:斟酒愛細膩,毋通斟傷滇。Thîn tsiú ài sè-jī, m̄-thang thîn siunn tīnn. (斟酒要小心點,不要倒太滿。)
| thîn tsiú |
糖 1.糖類。例:白糖 pe̍h-thn̂g、角糖 kak-thn̂g(方糖)。 2.泛指用糖製成的東西。例:冬瓜糖 tang-kue-thn̂g、塗豆糖 thôo-tāu-thn̂g(花生糖)。
| thn̂g | 糖粉 粉末狀的細糖。
| thn̂g-hún |
糖含仔 一種含在嘴裡的小糖球。
| thn̂g-kâm-á | 糖膏 糖漿。糖水被濃縮成濃稠狀。
| thn̂g-ko |
糖霜 冰糖。一種精製而成的白色半透明結晶糖。
| thn̂g-sng | 糖蔥 一種古早的小吃,用特選白糖,加一點檸檬,即可拉出延展性極高的黏糖膠,風乾變硬後再將其切成段,即可食用。
| thn̂g-tshang |
糖水 將糖溶解在水中所製成的溶液,可以搭配其他食品成為甜味飲料。
| thn̂g-tsuí | 塗豆油 花生油。用花生米榨的油,可供食用、燃燈,所含的脂肪比較多,可以製成肥皂和作為肌肉注射劑的溶媒。
| thôo-tāu-iû |
塗豆糖 花生糖。
| thôo-tāu-thn̂g | 豬跤箍 指切成塊狀的豬腳。
| ti-kha-khoo/tu-kha-khoo |
豬菜 番薯藤。通常連葉帶藤切成小段拿來餵食豬隻。
| ti-tshài/tu-tshài | 點心 有別於正餐所吃的食物,如糕餅類、小吃等。例:食點心 tsia̍h tiám-sim(吃點心)。
| tiám-sim |
鼎疕 鍋巴。煮飯時黏結在鍋底上的一層燒焦米飯,通常呈微黃或黑色。
| tiánn-phí | 鼎邊趖 一種小吃。以麵糊在熱鍋上急敷,隨即將薄糊取上,切成長條狀,再加入蔥、薑、魷魚、香菇、金針、肉等煮熟即成。
| tiánn-pinn-sô |
陳皮 | tîn-phî | 甜粿 甜年糕。
| tinn-kué/tinn-ké |
甜路 甜品、甜食。甜味點心的總稱。
| tinn-lōo | 甜茶 加了糖的茶,通常是指訂婚或結婚時,用來招待客人的飲料。
| tinn-tê |
甜湯 製成湯狀的甜食。
| tinn-thng | 中晝飯 中餐、午飯。例:中晝飯食飽就好歇睏,毋通閣咧外口四界趖。Tiong-tàu-pn̄g tsia̍h-pá tō hó hioh-khùn, m̄-thang koh teh guā-kháu sì-kè-sô. (午飯吃飽了就該休息,不要又在外面到處閒晃。)
| tiong-tàu-pn̄g |
中晝頓 午餐、午飯。例:你敢有食中晝頓?Lí kám ū tsia̍h tiong-tàu-tǹg? (你有沒有吃午餐?)
| tiong-tàu-tǹg | 早起頓 早餐、早飯。例:早起頓愛食,才有體力。Tsá-khí-tǹg ài tsia̍h, tsiah ū thé-la̍t. (早餐要吃,才會有體力。)
| tsá-khí-tǹg |
早頓 早餐。例:你有食早頓無?Lí ū tsia̍h tsá-tǹg--bô? (你吃早餐了嗎?)
| tsá-tǹg | 早齋 早上吃素。例:勸人做好代,較贏食早齋。Khǹg lâng tsò hó-tāi, khah iânn tsia̍h tsá-tsai. (勸人做好事,勝過吃早齋。強調積功德要重實質而非形式。)
| tsá-tsai |
榨菜 將變種芥菜膨大成瘤狀的莖,加辣椒、香料等醃製成硬脆的食品。以大陸四川涪陵所生產的最有名。
| tsà-tshài | 柴魚 鰹魚乾。將鰹魚除去內臟後蒸熟,再用慢火烘烤成堅硬薰黃的魚乾,然後刨成薄片。因形狀和顏色像柴,所以稱為「柴魚」。
| tshâ-hî/tshâ-hû |
菜尾 殘羹、剩菜。多指喜宴中大家吃不完所剩下的菜餚。
| tshài-bué/tshài-bé | 菜燕 洋菜、洋粉。由石花菜或龍鬚菜等紅藻體內抽出來的膠狀物質,可用於製造布丁、羊羹等食品。
| tshài-iàn |
菜油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
| tshài-iû | 菜包 用豬肉、蝦仁、香菇及蘿蔔絲等為內餡,再用糯米糰包成橢圓形,放在棕葉上用蒸籠蒸。使用的時節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冬至等。
| tshài-pau |
菜配 菜肴。
| tshài-phuè/tshài-phè | 菜脯 蘿蔔乾。蘿蔔切條晾晒,等到稍微柔軟後,再用鹽和香料搓拌的加工食品。
| tshài-póo |
菜脯米 蘿蔔刨成籤絲的形狀,再曬乾而成的蘿蔔乾,通常加味烹調後做為內餡使用。
| tshài-póo-bí | 菜脯簽 將蘿蔔切割成又細又短的條狀物,再加以曬乾而成的食物。
| tshài-póo-tshiam |
菜色 | tshài-sik | 菜頭粿 蘿蔔糕。在來米漿拌入炒過的蘿蔔絲、蝦米等配料,蒸製而成的食品。
| tshài-thâu-kué/tshài-thâu-ké |
菜湯 菜餚的湯汁。
| tshài-thng | 菜子油 利用油菜的種子所壓榨出來的食用油。
| tshài-tsí-iû |
餐飲 | tshan-ím | 餐點 | tshan-tiám |
臭豆腐 一種食品。用豆腐醃製,再以石灰封藏於缸內。因發酵後會有臭味,所以稱為「臭豆腐」。其獨特的風味,加上油炸或蒸滷,而成為很受喜愛的小吃。
| tshàu-tāu-hū | 脆柿 脆柿子。將摘取下來的柿子經過脫澀處理後的柿子,口感香脆甜美,營養價值高。
| tshè-khī |
粞 去水的糯米團。糯米浸泡後磨成漿,裝入布袋中,上放石塊或木棍壓一段時間,使其排去水分成糯米塊,可用來做粿、湯圓等。例:粿粞 kué-tshè、米粞 bí-tshè。
| tshè/tshuè | 生菜 未經烹煮過,但可食用的青菜。
| tshenn-tshài/tshinn-tshài |
腥臊 指菜色豐盛。例:敢是有人客欲來?下暗哪會煮甲遮爾仔腥臊?Kám-sī ū lâng-kheh beh lâi? e-àm ná ē tsú kah tsiah-nī-á tshenn-tshau? (難道是有客人要來?晚上怎麼煮得這麼豐盛?)
| tshenn-tshau/tshe-tshau | 青草仔茶 泛指用草藥熬煮而成的飲料。清涼退火。
| tshenn-tsháu-á-tê/tshinn-tsháu-á-tê |
鼠麴粿 一種鹹龜粿,用糯米粿皮,內摻曬乾磨碎的鼠麴草,呈墨綠色或黑褐色,內可包甜、鹹餡料,如碎豬肉、蝦米、蘿蔔絲乾、南瓜等。通常用於祭祖、掃墓、中元普渡。
| tshí-khak-kué/tshú-khak-ké | 飼料 餵養動物的食物。
| tshī-liāu |
赤肉 瘦肉、精肉。
| tshiah-bah | 赤砂 二砂。赤色砂糖簡稱。甘蔗經壓榨、去雜質結晶而成,顏色微黃。可用作家庭調味,或是食品加工用糖。
| tshiah-sua |
摵仔麵 一種臺灣傳統麵食。利用類似竹籠的撈麵用具,在熱湯中上下搖晃抖動,待煮熟後,再加上湯頭和佐料而成。
| tshi̍k-á-mī | 凊糜 冷掉的稀飯。
| tshìn-muê/tshìn-bê |
凊飯 冷飯、隔夜飯。例:你去提凊飯來炒。Lí khì the̍h tshìn-pn̄g lâi tshá. (你去拿冷飯來炒飯。)
| tshìn-pn̄g | 清糜 稀飯、粥。
| tshing-muê/tshing-bê |
清酒 1.醇酒。乾淨純正的酒。 2.一種用米釀造的日本酒。例:日本清酒 Ji̍t-pún tshing-tsiú。
| tshing-tsiú | 手路菜 拿手好菜。例:這是阮阿母的手路菜。Tse sī guán a-bú ê tshiú-lōo-tshài. (這是我媽媽的拿手好菜。)
| tshiú-lōo-tshài |
樹奶糖 口香糖。一種可以咀嚼,不可吞食的膠質休閒食品。
| tshiū-ling-thn̂g/tshiū-ni-thn̂g | 臊菜 葷菜。泛指肉類或含有辛辣刺激味道的食品、青菜如蔥、蒜、韭菜等。
| tsho-tshài |
草橄欖 用甘草醃製的橄欖。
| tshó-kan-ná | 粗菜便飯 家常便飯、粗茶淡飯。多為請客時自謙的說法。例:攏是一寡粗菜便飯,你毋通棄嫌。Lóng sī tsi̍t-kuá tshoo-tshài piān-pn̄g, lí m̄-thang khì-hiâm. (都是一些家常便飯,請勿嫌棄。)
| tshoo-tshài piān-pn̄g |
寸棗 寸棗。一種中式油炸點心。在過年時,常和「冬瓜糖」(tang-kue-thn̂g)、「生仁」(sing-jîn)、「糕仔」(ko-á)等混在一起成為點心拼盤。
| tshùn-tsó | 食薰 抽煙、吸煙。例:食薰對身體無好。Tsia̍h-hun tuì sin-thé bô hó. (抽煙對身體不好。)
| tsia̍h-hun |
煎餅 | tsian-piánn | 精肉 瘦肉。例:阮兜的人攏較愛食精肉。Guán tau ê lâng lóng khah ài tsia̍h tsiann-bah. (我們家的人都比較喜歡吃瘦肉。)
| tsiann-bah |
正頓 正餐、三餐。定時所吃的早、中、晚三餐。
| tsiànn-tǹg | 浸柿 浸泡石灰水去澀處理過的柿子。
| tsìm-khī |
酒 用米、麥之類的穀物或水果等原料,經過發酵釀製而成,含有酒精的刺激性飲料。
| tsiú | 酒母 酒麴。釀酒用的麴。
| tsiú-bú |
酒配 下酒菜、酒菜。喝酒時用來配酒的小菜,如豆乾、海帶等。
| tsiú-phuè/tsiú-phè | 醬 1.以各種食材做成的,如泥狀般的調味品。例:豆醬 tāu-tsiùnn(用豆、麥、米等蒸熟,經過曝曬、發酵,加研製成的調味品或其醃漬品。)、醬菜 tsiùnn-tshài、醬瓜仔 tsiùnn-kue-á。 2.剁碎製成的泥狀食物或調味料。例:肉醬 bah-tsiùnn、番薑仔醬 huan-kiunn-á-tsiùnn(辣椒醬)。 3.像沾上醬一樣弄髒。例:醬甲規領衫攏烏去。Tsiùnn kah kui niá sann lóng oo--khì. (搞得整件衣服都黑掉了。) 4.像醬般軟而黏。例:落雨了後,田岸路醬醬醬。Lo̍h-hōo liáu-āu, tshân-huānn-lōo tsiùnn-tsiùnn-tsiùnn. (下雨之後,田埂像醬般軟而黏。)
| tsiùnn |
醬瓜仔 用醬醃漬的瓜類食品。例:醬瓜仔配糜真好食,毋過毋好食傷濟。Tsiùnn-kue-á phuè muê tsin hó-tsia̍h, m̄-koh m̄-hó-tsia̍h siunn tsē. (醬瓜配稀飯很好吃,不過不要吃太多。)
| tsiùnn-kue-á | 珠螺膎 醃鹹螺。將珠螺用鹽等調味料醃漬起來,可當作小菜,是鹿港的名產。
| tsu-lê-kê/tsu-lê-kuê |
主食 | tsú-si̍t | 主菜 | tsú-tshài |
水薰吹 水煙袋、水煙管。吸水煙的器具,以銅製成,下部有盛水的筒子,筒端有管可裝填菸絲,另外有長直管,是吸煙的口。
| tsuí-hun-tshue/tsuí-hun-tshe | 水餃 餃子。以薄麵皮包餡,用水煮熟食用的傳統食品。
| tsuí-kiáu |
秫米飯 糯米飯。
| tsu̍t-bí-pn̄g | 大麵 麵條。
| tuā-mī |
大麻 | tuā-muâ | 碗粿 一種民間小吃。將在來米製成的粉與開水攪拌均勻,加入豬油、香菇、豬絞肉、紅蔥頭、蝦米等餡料裝在碗裡,再將這些碗,放進鍋裡蒸製而成。
| uánn-kué/uánn-k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