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回首頁
索引瀏覽
聲韻調索引
分類索引
部首筆畫索引
附錄
辭典說明
編輯說明
操作說明
系統說明
疑難解答
相關資源
Introduction
聯絡我們
查詢人次:
41525566人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
衣著裝扮
»
縫紉洗熨
本次查詢共查詢到41筆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花仔布
花布。印有各種圖案花樣的布料。
hue-á-pòo
敆痕
接縫線。
kap-hûn
經線
把線纏繞起來。
kenn-suànn/kinn-suànn
絹
質地薄而堅韌的絲織品。例:白絹
pe̍h kìn
。
kìn
染布
把布料染上顏色。
ní-pòo
放裒
拆開衣物的褶邊重縫,以增加裙擺或褲管、袖子的長度。
pàng-pôo
縫
以針線使布料相接合。例:你的褲裂開矣,緊褪起來縫一下。
Lí ê khòo li̍h--khui--ah, kín thǹg--khí-lâi pâng--tsit--ê.
(你的褲子破了,趕緊脫下來縫一下。)
pâng
縫衫
用針線上下縫綴衣服。
pâng-sann
縫紩
製作或縫補衣服。例:縫紩衫仔褲
pâng-thīnn sann-á-khòo
(縫補衣褲)。
pâng-thīnn
紡
1.將絲、麻、棉的纖維或羊毛、牛毛等材質抽成線紗。例:紡紗
pháng-se
。
2.由紡紗的動作引申為轉動的意思。例:電風紡足緊。
Tiān-hong pháng tsiok kín.
(電風扇轉動得很快。)
3.引申為處理,通常用在負面情境,表示事情難以處理。例:這聲代誌歹紡矣。
Tsit-siann tāi-tsì pháinn pháng--ah.
(這下子事情難處理了。)
pháng
紡織
pháng-tsit
膨紗
毛線。例:膨紗衫
phòng-se-sann
(毛線衣)。
phòng-se
編織
pian-tsit
補紩
縫補。縫紉修補。例:伊佇咧補紩彼領裙。
I tī teh póo-thīnn hit niá kûn.
(他在縫補那件裙子。)
póo-thīnn
布機
以前用來織布的木製機器,即舊式的織布機。
pòo-kui
洗盪
洗滌、清洗。例:垃圾人身軀三工無洗盪。
Lah-sap lâng sin-khu sann kang bô sé-tn̄g.
(骯髒鬼三天不洗澡。)
sé-tn̄g/sué-tn̄g
絲絨
si-jiông/si-liông
繡
以針牽引彩色絲線在布上縫出花樣。例:繡一對鴛鴦。
Siù tsi̍t tuì uan-iunn.
siù
繡花
用絲線在紡織品或物品上繡出五采花紋。例:繡花愛有耐心。
Siù-hue ài ū nāi-sim.
(繡花要有耐心。)
siù-hue
線
用棉、麻、絲、金屬等製成的細縷或細長物,可隨意彎折。也可以引申作像線一般細長的東西。例:車仔線
tshia-á-suànn
(縫紉機專用的線)、麵線
mī-suànn
、鐵線
thih-suànn
。
suànn
線頭
1.線的端頭。縫補時針線打結的地方。例:衫紩好,線頭愛拍結。
Sann thīnn hó, suànn-thâu ài phah-kat.
(衣服縫好,線的端頭要打結。) 頭摠
2.用剩下的短線。例:賰的線頭無夠長,無法度紩衫。
Tshun ê suànn-thâu bô kàu tn̂g, bô huat-tōo thīnn-sann.
(剩下的短線不夠長,沒辦法縫衣服。)
suànn-thâu
紩
縫紉、縫合。例:衫裂去,愛緊紩紩咧。
Sann li̍h--khì, ài kín thīnn-thīnn--leh.
(衣服裂開來了,要趕快縫一縫。);紩衫
thīnn-sann
(縫衣服)。
thīnn
紩衫
縫衣服。例:紩衫雖罔是簡單的代誌,無學嘛是袂曉。
Thīnn-sann sui-bóng sī kan-tan ê tāi-tsì, bô o̍h mā-sī bē-hiáu.
(縫衣服雖說是簡單的事,但沒學還是不會。)
thīnn-sann
紬
在衣襟上方的外緣部分,另外再縫製、裝飾的一道邊。例:牽紬
khan-thiu
(縫合衣服的布緣)。
thiu
長線
tn̂g-suànn
裁
截斷或剪斷片狀物。例:對遮裁落去。
Tuì tsia tshâi--lo̍h-khì.
(從這裡剪下去。)
tshâi
車布邊
布料要裁剪成衣服前,把布料邊緣用針車縫住固定,不使邊緣散開。
tshia pòo-pinn
刺膨紗
織毛線。例:伊真𠢕刺膨紗。
I tsin gâu tshiah-phòng-se.
(他很會織毛線。)
tshiah-phòng-se
刺繡
利用各種色線在紡織品或其他物品上,以不同的方法繡出各種圖案。
tshiah-siù
食漿
讓布匹衣料在米湯中浸泡再曬乾、燙平,使它增加光滑耐磨的性能。例:衫仔愛食漿過,才會伸。
Sann-á ài tsia̍h-tsiunn--kuè, tsiah ē tshun.
(衣服要在米湯中浸泡過,才會平整。)
tsia̍h-tsiunn
針空
針孔、針眼。針上穿線的孔。
tsiam-khang
針鼻
針孔、針眼。針上穿線的孔。
tsiam-phīnn
針指
抵針、頂針。從前婦女做針線時,套在手指上,用來抵住針的尾端,幫助使力的金屬環。
tsiam-tsáinn
針黹
女紅、針指。女子所做的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工作。例:學生佇學校攏會學做針黹。
Ha̍k-sing tī ha̍k-hāu lóng ē o̍h tsò tsiam-tsí.
(學生在學校都會學一點女紅。)
tsiam-tsí
剪布
裁布、買布。裁剪布料,通常引申為買布料。例:媽媽去布莊剪布欲做新衫。
Má-mah khì pòo-tsng tsián-pòo beh tsò sin sann.
(媽媽去布莊買布要做新衣服。)
tsián-pòo
剪裁
tsián-tshâi
織
用絲、棉、麻、毛等材料編成布或物品。例:織布
tsit pòo
。
tsit
漿泔
漿洗。衣服洗淨後,浸入煮飯水中上漿,使它晒乾後較硬挺。
tsiunn-ám
漿衫
衣服加漿,使其看起來較為筆挺。
tsiunn-sann
漿洗
衣服洗淨之後,浸入稀麵糊中漿平。
tsiunn-sé/tsiunn-sué
熨
藉熱力把衣物壓平。例:熨衫
ut sann
(燙衣服)。
ut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