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文教、體育、休旅»休閒、娛樂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泛指所有的人偶。例:布袋戲尪仔 pòo-tē-hì ang-á(布袋戲偶)、刻尪仔 khik ang-á(刻神像)。
ang尪仔
泛指所有的人偶。用土、木、金屬等材料製成的人像或圖像。尪
ang-á
尪仔物
玩具。可供遊戲玩弄的人偶。
ang-á-mi̍h/ang-á-mn̍gh尪仔標
一種直徑大小約五公分的圓型紙牌,上面印有各種漫畫人物或明星照片,為臺灣早期的童玩之一。例:較早的囡仔愛耍尪仔標。Khah-tsá ê gín-á ài sńg ang-á-phiau. (以前的小孩子喜歡玩圓紙牌。) 
ang-á-phiau
尪仔冊
漫畫。一種有故事情節的連接畫頁漫畫。以圖為主,文字對話為輔。例:囡仔人愛看尪仔冊。Gín-á-lâng ài khuànn ang-á-tsheh. (小孩子喜歡看漫畫書。) 
ang-á-tsheh馬戲
原來專指在馬上所做的表演,現在泛稱各種雜技表演。
bé-hì
迷宮bê-kiong覕相揣
捉迷藏。一種遊戲。玩的時候,大家選出一個人當鬼來負責抓人,其他的成員就躲起來讓這個人去找,被找到的就換他當鬼。
bih-sio-tshuē/bih-sio-tshē
舞會bú-huē武俠bú-kiap
舞步bú-pōo舞池bú-tî
和諧動人且有規律、有節奏的聲音。例:音樂 im-ga̍k、樂理 ga̍k-lí
ga̍k
1.才能、技術。例:藝術 gē-su̍t、工藝 kang-gē
2.趣味、消遣。例:變工藝 
pìnn-kang-gē(當作消遣、做好玩的)。
藝人gē-jîn/gē-lîn娛樂gôo-lo̍k
外場
1.賭博中,稱莊腳為「外場」。
2.劇場、店家直接面對觀眾、客人的場所及人員。
guā-tiûnn下鄉hā-hiong
幌韆鞦
盪鞦韆。例:囡仔人愛幌韆鞦。Gín-á-lâng ài hàinn-tshian-tshiu. (小孩子喜歡盪鞦韆。) 
hàinn-tshian-tshiu嘻嘻嘩嘩
嬉鬧、喧嘩。例:一陣人佇遐嘻嘻嘩嘩,有夠吵!Tsi̍t tīn lâng tī hia hi-hi-huā-huā, ū-kàu tshá! (一群人在那裡嬉鬧,很吵!) 
hi-hi-huā-huā
魚餌
釣魚或捕魚時,用來誘騙魚上鉤或進網的食物。
hî-jī/hû-lī休閒hiu-hân
複賽ho̍k-sài風行hong-hîng
風潮hong-tiâu風吹輪
1.風車。有葉片,靠風力轉動可以帶動機器運轉。
2.掌上型的風車玩具,有如小電扇。亦稱「風吹輪仔」(hong-tshue-lián-á)。
hong-tshue-lián/hong-tshe-lián
風吹
風箏、紙鳶。以竹子做骨架,並糊上紙張,用線牽引,利用風力飛升上天,可以做為遊戲的一種玩具。相傳是春秋戰國時代公輸般或墨子發明的,用來偵探敵情。
hong-tshue/hong-tshe花燈hue-ting
玩耍、遊戲。如象棋、圍棋等有競賽、有規則、有輸贏的活動。例:奕牌仔 ī pâi-á(玩牌)、奕棋子 ī kî-jí(下棋)。
ī野餐iá-tshan
煙火
一種用火硝夾雜其他藥物製成的物品,燃燒時噴射出各種變幻燦爛的形狀,可供遊戲觀賞。
ian-hué/ian-hé演藝ián-gē
影音iánn-im影視iánn-sī
影展iánn-tián影集iánn-tsi̍p
影壇iánn-tuânn搖鼓瑯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邊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
iô-kóo-long
遊行iû-hîng遊覽iû-lám
遊樂iû-lo̍k熱舞jia̍t-bú/lia̍t-bú
日劇Ji̍t-kio̍k/Li̍t-kio̍k傀儡
1.線控木偶。例:傀儡尪仔 ka-lé ang-á(傀儡木偶,引申為受人操控的道具。) 
2.臺灣南部漢人對山地原住民的稱呼。例:烏傀儡仔 
oo-ka-lé-á(黑傀儡)。
ka-lé
假期kà-kî較車
飆車。例:囡仔人毋通較車。Gín-á-lâng m̄-thang kà-tshia. (小孩子不要飆車。) 
kà-tshia
干樂
1.陀螺。一種玩具,形狀像海螺,用木頭等材料製成。下面尖端有金屬釘,玩時用繩子纏繞,再用力拋出、抽繩使直立旋轉。例:囡仔當咧拍干樂。Gín-á tng teh phah kan-lo̍k. (小孩子們正在玩陀螺。) 
2.比喻忙碌。例:規日無閒甲若干樂咧。
Kui-ji̍t bô-îng kah ná kan-lo̍k--leh. (整天忙得像陀螺。) 
kan-lo̍k工藝
消遣。例:無聊的時陣,就來變工藝。Bô-liâu ê sî-tsūn, tō lâi pìnn kang-gē. (無聊的時候就找些消遣來做。) 
kang-gē
郊遊kau-iû猴戲
耍猴兒。用猴子來進行表演的雜耍。
kâu-hì
街舞ke-bú雞鵤仔車
推走式的學步車,讓幼兒推著走以保持平衡,木製,移動時裝飾的小公雞會敲打木板,發出喀喀聲。
ke-kak-á-tshia/kue-kak-á-tshia
用紙條做成的籤,憑運氣抽取以決定做法。例:抽鬮 thiu-khau(抽籤)。
khau
高蹺。例:踏蹺 ta̍h-khiau(踩高蹺)。
khiau
抾紅點仔
撿紅點, 一種樸克牌玩牌的方式。
khioh-âng-tiám-á技藝ki-gē
一種鬥智的遊戲。有棋盤、棋子,下棋者依規則移動棋子,以定勝負。例:行棋 kiânn-kî(下棋)。
棋子
一種在下棋時所使用的工具。因為遊戲內容不同,所用的棋子也不一樣。
kî-jí/kî-lí
棋盤
畫有許多格子,可以排列棋子以供下棋的板子,通常用紙、木板或壓克力等材料製作。
kî-puânn行棋
下棋。例:伊就是傷過無聊,才會四界去揣人欲行棋。I tō sī siunn kuè bô-liâu, tsiah ē sì-kè khì tshuē lâng beh kiânn-kî. (他就是太過無聊了,才會四處去找人下棋。) 
kiânn-kî
賭博。例:你筊毋通閣跋矣。Lí kiáu m̄-thang koh pua̍h--ah. (你不要再賭博了。) 
kiáu筊鬼
嗜賭如命的人。
kiáu-kuí
競賽kīng-sài個展kò-tián
國片kok-phìnn廣播kóng-pòo
講笑
說笑。說說輕鬆的話題以帶來歡笑。例:你莫閣講笑矣,緊去做代誌。Lí mài koh kóng-tshiò--ah, kín khì tsò tāi-tsì. (你不要再說笑了,趕快去做事。) 
kóng-tshiò講笑詼
打諢、逗笑、講笑話。例:無,你是佇咧講笑詼是毋?Bô, lí sī tī-leh kóng-tshiò-khue sī--m̄? (不然你是在說笑是嗎?) 
kóng-tshiò-khue/kóng-tshiò-khe
季刊kuì-khan蟧蜈車
坐式的學步車,底座為一圓框,下有輪子,幼兒坐在中央吊座上,可站可坐,藉以學習走路。
lâ-giâ-tshia
離手
1.下好了賭注,不得再變更。例:硩好離手。Teh hó lī-tshiú. (押定離手。) 
2.放手。
lī-tshiú拈田嬰
捉蜻蜓。悄悄的走近蜻蜓後面,輕輕的用雙指捉住蜻蜓尾巴。是從前夏天常見的小孩子遊戲。例:阿明招我去拈田嬰。A-bîng tsio guá khì liam-tshân-enn. (阿明找我去捉蜻蜓。) 
liam-tshân-enn/liam-tshân-inn
撚匼笑
轉動銅板以停止時的正反面定輸贏的一種賭博方法。
lián-khap-tshiò撚寶
賭具的一種,用銅製的盒子裝骰子,加上蓋子,搖動後看骰子的數目來決定輸贏。例:硩撚寶 teh lián-pó(指此種賭局中下注的行為)。
lián-pó
撚骰仔
擲骰子。一種賭博的方式,以骰子的點數多寡來決定輸贏。
lián-tâu-á連續劇liân-sio̍k-kio̍k
玲瑯鼓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例:搖玲瑯鼓,賣雜細。Iô lin-long-kóo, bē tsa̍p-sè. (搖波浪鼓,賣雜貨。) 
lin-long-kóo落注
下注。出錢賭輸贏。
lo̍h-tù
挵球
撞球。一種球類運動。起源於法國的一種草地木球遊戲,經過改良演變,目前的遊戲方式為在長方形的球檯上放置一或二顆白色母球以及數顆紅色或其他顏色的子球,擊球者以球桿直接撞擊母球來碰撞其他子球,進入球檯四周的袋子而得分。
lòng-kiû輪鬮
按抽籤的次序下去輪流。例:輪鬮較公平。Lûn-khau khah kong-pênn. (抽籤輪流比較公平。) 
lûn-khau
門票
入場券。進入某限制場所時,所必須持有的通行票券。
mn̂g-phiò魔術
藉著各種道具,以祕密且快速的手法,做出看似超乎常理的表演。
môo-su̍t
麻雀
麻將。一種骨牌遊戲,共有一百四十四張牌。四個人玩,可供消遣,也有人用來賭博。
muâ-tshiok麻雀子仔
麻將牌子。指一個一個的麻將牌。例:一副麻雀攏總有一百四十四張麻雀子仔。Tsi̍t hù muâ-tshiok lóng-tsóng ū tsi̍t-pah sì-tsa̍p-sì tiunn muâ-tshiok-jí-á. (一副麻將總共有一百四十四張麻將牌子。) 
muâ-tshiok-jí-á/muâ-tshiok-lí-á
掩咯雞
捉迷藏。一人矇住眼睛,其他人在旁邊發出聲音,由矇眼的人循聲捉人的遊戲。例:一陣囡仔佇遐咧掩咯雞。Tsi̍t tīn gín-á tī hia teh ng-ko̍k-ke. (一群小朋友正在那裡捉迷藏。) 
ng-ko̍k-ke/ng-ko̍k-kue偶像ngóo-siōng
牌仔
1.指賭具或娛樂的用品,如紙牌、骨牌。
2.總稱有標示功能的牌子。如貨品貼、結貨牌或價牌等。
pâi-á拍麻雀
打麻將、打麻雀。用麻將牌來消遣或賭博。例:過年時仔伊攏會走來阮兜拍麻雀。Kuè-nî sî á i lóng ē tsáu-lâi guán tau phah-muâ-tshiok. (過年的時候他都會來我家打麻將。) 
phah-muâ-tshiok
拍滂泅
指小孩子戲水或是游泳時打水花。
phah-phōng-siû炮仔
鞭炮。古時為了驅鬼,用火燃燒竹子,發出劈啪的響聲。現在用紙捲裹火藥做成,點燃引線就會炸裂,發出巨大聲響,常在喜慶時燃放。
phàu-á
博覽會phok-lám-huē浮動
魚漂、浮漂。垂釣時拴在釣魚線上的浮物。
phû-tāng
變猴弄
1.耍猴戲。由訓練者指揮已經馴服的猴子表演的雜耍。
2.使花招作弄人。例:伊正經工課毋做,規日就佇遐變猴弄。I tsìng-king khang-khuè m̄ tsò, kui ji̍t tō tī hia pìnn-kâu-lāng. (他正經工作不做,整天就在那裡耍花樣作弄人。) 
pìnn-kâu-lāng跋筊
賭博。以金錢下注來決勝負的遊戲。例:干焦有人跋筊了家伙,無人跋筊好額的。Kan-na ū lâng pua̍h-kiáu liáu ke-hué, bô lâng pua̍h-kiáu hó-gia̍h--ê. (只有人賭博把家產賭掉,沒有人因賭博而致富的。) 
pua̍h-kiáu
跋牌仔
用紙牌、骨牌、麻將牌等各樣賭具賭博。例:伊閣咧跋牌仔矣,你叫伊好停睏食飯矣。I koh teh pua̍h-pâi-á--ah, lí kiò i hó thîng-khùn tsia̍h pn̄g--ah. (他又在打牌了,你叫他可以休息吃飯了。) 
pua̍h-pâi-á歕雞胿仔
吹氣球。例:囡仔攏真愛歕雞胿仔。Gín-á lóng tsin ài pûn ke-kui-á. (小孩子都很愛吹氣球。) 
pûn ke-kui-á/pûn kue-kui-á
歕觱仔
吹哨子。
pûn pi-á散步sàn-pōo
洗牌sé-pâi/sué-pâi踅街
逛街。在街頭散步閒遊。例:咱來去踅街,看有啥物通好買。Lán lâi-khì se̍h-ke, khuànn-ū siánn-mih thang-hó bé. (我們去逛街,看看有些什麼可以買。) 
se̍h-ke/se̍h-kue
小鬼仔殼
面具。例:莫戴小鬼仔殼佇遐共人嚇驚。Mài tì siáu-kuí-á-khak tī hia kā lâng heh-kiann. (不要戴面具在那邊嚇人。) 
siáu-kuí-á-khak十八骰仔
骰子。一種遊戲或賭博用的小方塊。六面分別刻上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漆紅色,其餘為黑色。
si̍p-pat-tâu-á
收集
聚集、蒐集。例:伊誠愛收集郵票。I tsiânn ài siu-tsi̍p iû-phiò. (他很喜歡收集郵票。) 
siu-tsi̍p
1.游泳。例:水傷冷,我毋敢落去泅。Tsuí siunn líng, guá m̄-kánn lo̍h-khì siû. (水太冷,我不敢下去游泳。) 泅水
2.游水或戲水。例:囡仔拍滂泅 
gín-á phah-phōng-siû(小孩子玩水)。
siû
泅水
游泳。例:今仔日風誠透,恁莫去海邊仔泅水。Kin-á-ji̍t hong tsiânn thàu, lín mài khì hái-pinn-á siû-tsuí. (今天風很大,你們別去海邊游泳。) 
siû-tsuí賞月
觀賞月色。
siúnn-gue̍h/siúnn-ge̍h
玩、遊戲。例:愛耍 ài sńg(愛玩)。
sńg書展su-tián
四色牌
一種賭博用的紙牌,尺寸只有食指大小,分為四種顏色,每色皆有如同象棋「將、士、象」等的字樣,是流行於福建地區及臺灣的民間娛樂。
sù-sik-pâi骰仔
骰子。一種遊戲或賭博用的小方塊。六面分別刻上一、二、三、四、五、六點,一、四漆紅色,其餘為黑色。例:撚骰仔 lián tâu-á(擲骰子)。
tâu-á
硩落去
1.壓下去。例:用大石頭硩落去。Īng tuā tsio̍h-thâu teh--lo̍h-khì. (用大石頭壓下去。) 
2.押注、押下去。指賭博。例:聽我的,攏總硩落去就著矣啦!
Thiann guá ê, lóng-tsóng teh--lo̍h-khì tō tio̍h--ah--lah! (聽我的,全部壓下去就對了啦!) 
teh--lo̍h-khì探戈thàn-gòo
退票thè-phiò拆單
買票。例:拆單欲去坐火車。Thiah-tuann beh khì tsē hué-tshia. (買票要去坐火車。) 
thiah-tuann
天九牌
天九、牌九。一種紙牌或骨牌的賭博遊戲。
thian-kiú-pâi跳棋thiàu-kî
跳年
跳房子、跳格子。一種小孩子的遊戲。在地上畫上幾個方格子,排列成十字形或方形,遊戲者用單腳沿著地面邊跳邊踢瓦片或小石子,依次序經過各方格,跳完畢就可以占一個格子當作房子,不讓人經過。當全部的格子占滿之後,以占得多的為勝。
thiàu-nî跳索仔
跳繩。一種跳過繩子的運動或遊戲。通常是雙手各抓繩子之一端,把繩子掄成圓圈,趁繩子靠近地面時起腳跳過去。有單腳跳、雙腳跳、交叉跳、轉身跳等多種花樣。
thiàu-soh-á
抽獎thiu-tsióng塗尪仔
土偶。用泥土捏成的小人像。
thôo-ang-á
脫衣舞thuat-i-bú點播tiám-pòo
釣友tiò-iú東筊
賭博時向贏家抽頭。例:東筊錢 tong kiáu-tsînn(抽頭錢)。
tong kiáu
同樂tông-lo̍k雜誌
含有多類文章,定期出版的刊物。例:看雜誌增加見聞。Khuànn tsa̍p-tsì tsing-ka kiàn-bûn.  
tsa̍p-tsì
走相逐
1.賽跑。
2.你跑我追、互相追逐的遊戲。
tsáu-sio-jiok/tsáu-sio-lip走相掠
你跑我追、被抓到的當鬼的遊戲。
tsáu-sio-lia̍h
柴頭尪仔
1.木偶、木頭人。
2.指像木頭一樣,沒有反應,沒有表情的人。例:𪜶彼个後生敢若柴頭尪仔,見擺問伊代誌攏袂曉小應一下。In hit ê hāu-senn kánn-ná tshâ-thâu-ang-á, kiàn-pái mn̄g i tāi-tsì lóng bē-hiáu sió ìn--tsi̍t-ē. (他那個兒子好像木頭人,每次問他事情都不會稍微回應一下。) 柴頭
tshâ-thâu-ang-á插牌
洗牌。把紙牌適度的摻和均勻,重整序次。
tshap-pâi
車展tshia-tián蹌箍螺
兒童遊戲的一種。單腳繞圈而跳。
tshiáng-khoo-lê
𨑨迌物仔
玩具、小東西。例:囡仔人愛耍𨑨迌物仔。Gín-á-lâng ài sńg tshit-thô-mih-á. (小孩子喜歡玩玩具。) 
tshit-thô-mih-á象棋
一種棋戲。兩人對下,分持黑、紅二色各十六個棋子,各子走法不同。雙方在棋盤上交替走子,有多種玩法,以攻死對方的將或帥為勝。
tshiūnn-kî
鳥擗仔
彈弓。Y字形木頭的兩端綁上強力橡皮筋,再扣住石頭,利用橡皮筋的彈力將石頭彈出,用來打落小鳥。
tsiáu-phia̍k-á周刊tsiu-khan
上山
登山、爬山。例:頂禮拜阮一陣人上山去看風景。Tíng lé-pài guán tsi̍t tīn lâng tsiūnn-suann khì khuànn hong-kíng. (上個禮拜我們一群人登山去看風景。) 𬦰山
tsiūnn-suann做議量
消遣、排遣。排解愁悶、消磨時間。例:一陣老大人佇公園仔內面開講、行棋做議量。Tsi̍t tīn lāu-tuā-lâng tī kong-hn̂g-á lāi-bīn khai-káng, kiânn-kî tsò-gī-niū. ((一群老年人在公園裡聊天、下棋排遣時間。) 
tsò-gī-niū/tsuè-gī-niū
做鬼
1.當鬼。人死後變成鬼。
2.當鬼、扮鬼。用意在嚇人,也指一種小孩子的遊戲。一人扮鬼,其他人必須躲起來或逃跑,以免被抓到。被抓者和扮鬼者交換身分,繼續抓人。例:這改換你做鬼。Tsit kái-uānn lí tsò-kuí. (這次換你扮鬼。) 
tsò-kuí/tsuè-kuí做莊
賭博時做莊家。
tsò-tsong/tsuè-tsong
綜藝tsong-gē組頭
民間賭博活動「六合彩」的莊家,賭眾向他下注,開出號碼後再以事先約好的倍數賠給中獎者。
tsoo-thâu
主演tsú-ián紙牌
紙製的娛樂用品,可以當作賭具,如撲克牌、四色牌等。
tsuá-pâi
水鴛鴦
炮的一種,可以在水中爆炸。
tsuí-uan-iunn園藝uân-gē
園遊會uân-iû-huē閱讀ua̍t-tho̍k
圍棋
一種棋藝。相傳為堯帝所發明。棋盤上縱橫各有十九道線,交錯成三百六十一個交點,雙方分別拿黑白棋子放在交點上,用來圍攻對方的棋子和圍占交點,最後再依所占的交點多寡來決定勝負。
uî-kî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