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
音讀 |
詞目 |
音讀 |
安床 結婚的時候擇日安置新的床位。例:明仔載欲安床,你毋通袂記得。Bîn-á-tsài beh an-tshn̂g, lí m̄-thang bē-kì--tit. (明天要安床,你別忘記了。)
| an-tshn̂g | 尪架桌 祭桌。擺設祭品以祭祀神明、供奉祖先的桌子。
| ang-kè-toh |
廟會 | biō-huē | 業債 罪業、孽債。例:你業債猶未還清。Lí gia̍p-tsè iáu-buē hîng tshing. (你孽債尚未還清。)
| gia̍p-tsè |
銀紙 冥紙。焚化給死者使用的紙錢。
| gîn-tsuá/gûn-tsuá | 午時水 指端午節的中午由井裡打上來的水,據說飲用此水有益身體。
| gōo-sî-tsuí |
合掌 一種佛教儀式,兩掌相合以表示尊敬。例:合掌參拜 ha̍p tsióng tsham-pài。
| ha̍p tsióng | 顯聖 顯靈。神明在人間顯現其影像。例:媽祖顯聖矣。Má-tsóo hián-sìng--ah. (媽祖顯靈了。)
| hián-sìng |
獻敬 祭拜。例:獻敬神明 hiàn-kìng sîn-bîng(祭拜神明)。
| hiàn-kìng | 香烌 香灰。燃香或燒符所餘下的灰燼,道士或巫師常用來摻在水裡,給人服用,藉以治病或驅邪。
| hiunn-hu |
香火 1.供佛敬神所點的線香和蠟燭。 2.祭祀祖先用的香燭。後多用以指子孫或文化的傳承者。 3.裝香灰的紅色小袋,民間風俗習慣以為掛在身上可趨吉避凶。
| hiunn-hué/hiunn-hé | 香爐 焚香的器具,用陶瓷或金屬製成。
| hiunn-lôo |
香袋仔 香包。裝有香料的小包,民間習俗在端午節佩戴,可以避邪。
| hiunn-tē-á | 香案 放置香爐、燭臺或者其他祭品的長條形桌子。
| hiunn-uànn |
福音 | hok-im | 風氣 社會上或某團體生活中所流行的風俗習尚。
| hong-khì |
豐年祭 | hong-nî-tsè | 風俗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習慣、習俗等的總稱。
| hong-sio̍k |
風水 1.一種認為房屋或墳地的方向以及周圍的地脈、山勢、水流等能決定吉凶禍福的傳統見解。常用於興建房舍或埋葬死者。 2.墳墓。例:這門風水會致蔭囝孫。Tsit mn̂g hong-suí ē tì-ìm kiánn-sun. (這座墳墓會庇蔭子孫。)
| hong-suí | 弘法 | hông-huat |
護身符 佩帶在身上,可以避邪消災、保護生命的東西。
| hōo-sin-hû | 符 1.用來當作憑證之物。例:兵符 ping-hû。 2.道家用來驅鬼避邪的祕密圖文。例:符仔 hû-á。
| hû |
符仔 符籙。一種道家用來役使鬼神的神祕文字。焚燒符籙治療頑疾或祈求平安是臺灣常見的民俗療法。例:伊用符仔作法。I iōng hû-á tsok-huat. (他用符籙施行法術。)
| hû-á | 符咒 道家用來驅除鬼神的符文和咒語。
| hû-tsiù |
化緣 和尚、尼姑等向人乞求布施,而施與者因此和仙佛結下善緣,所以稱為「化緣」。例:今仔日有一个和尚來遮化緣。Kin-á-ji̍t ū tsi̍t ê huê-siūnn lâi tsia huà-iân. (今天有一個和尚來這裡化緣。)
| huà-iân | 還俗 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復為普通人的身分。
| huân-sio̍k |
法會 | huat-huē | 法力 指因為宗教信仰而修煉出的神奇力量。
| huat-li̍k |
法門 | huat-mn̂g | 法術 泛指江湖術士的奇門遁甲、道士的符籙咒秘等術。
| huat-su̍t |
佛學 | Hu̍t-ha̍k | 佛法 | Hu̍t-huat |
佛經 | hu̍t-king | 佛門 佛教界。
| hu̍t-mn̂g |
佛典 | Hu̍t-tián | 佛堂 供奉佛像,可誦經膜拜的廳堂。
| hu̍t-tn̂g |
佛珠 | hu̍t-tsu | 預言 | ī-giân/ū-giân |
耶穌 人名。猶太人,基督教的創始者。
| Iâ-soo | 耶誕 | Iâ-tàn |
妖術 1.妖怪的法術。 2.裝神弄鬼的騙人方法。
| iau-su̍t | 妖道 邪惡的道術或者道人。
| iau-tō |
陰魂 人死後的靈魂。
| im-hûn | 陰間 民間傳說人死後靈魂所去的地方。
| im-kan |
陰桮 陰筊。求神擲筊時,平面的兩面都朝下,表示未獲神的認可或允諾。
| im-pue | 陰地 墓地。
| im-tē/im-tuē |
蔭身 死後屍體未腐爛。
| ìm-sin | 因果 1.原因和結果。事情演變的前後關連。 2.佛教語。即因和果。佛教認為一切的生命形態和生活遭遇,都是過去意志、行為的果,而過去意志、行為則是造成果的因。因和果之間是相對的關係。
| in-kó |
挹墓粿 一種習俗。掃墓完時,將祭品分給附近的貧困兒童,一方面是憐恤,另一方面是防止他們破壞墳地。
| ip-bōng-kué/ip-bōo-ké | 入教 信教、皈依。
| ji̍p-kàu/li̍p-kàu |
甲馬 祭祀神明用的紙錢的一種,黃底紅字,上面印有盔甲、弓刀、長靴、或是神馬、馬夫等圖案,用來迎神及送神。
| kah-bé | 解厄 消災。消解災難、免除災禍。例:消災解厄 siau-tsai-kái-eh(消除災厄)。
| kái-eh |
解脫 1.擺脫。佛教用語,擺脫苦惱,得到自在。 2.死亡。
| kái-thuat | 改運 民間信仰上改變原來的命運或運氣的儀式。多藉助算命先生或江湖術士的操作。
| kái-ūn |
角鼓 道士在舉行法事的時候所使用的法器,可用來召集神軍和驅邪。
| kak-kóo | 牽尪姨 降靈術。靈媒讓亡魂附在自己身上,而能跟生者溝通的一種法術。例:牽尪姨,順話尾。Khan-ang-î, sūn uē-bué. (靈媒順人心意說話。也用來罵人說話不實在。)
| khan-ang-î |
牽亡 由靈媒牽引死者的亡魂來與生者見面或者對話。例:你敢捌看人咧牽亡?Lí kám bat khuànn lâng teh khan-bông? (你有看過人家在牽亡魂嗎?)
| khan-bông | 牽羅經 看風水。例:伊是咧牽羅經的。I sī teh khan-lô-kenn--ê. (他是在看風水的。即風水師。)
| khan-lô-kenn/khan-lô-kinn |
哭路頭 出嫁女子回家奔喪的禮俗之一。嫁出的女兒,接到父母過世的消息後,隨即回家,在走進家門巷口前必須扯散頭髮,沿途號哭,跪爬進屋,並一路訴說父母的養育之恩,以表內心哀痛。必須等到有人過來攙扶招待,才能停止。
| khàu-lōo-thâu | 起駕 | khí-kà |
起童 起乩。乩童被神靈附身,而後開始了跳舞、說話、傳達神明的旨意等行為。例:童乩起童 tâng-ki khí-tâng(乩童起乩)。
| khí-tâng | 徛燈篙 豎燈篙。 為祭孤魂,寺廟在鬼門開(農曆七月左右)這天在廟庭高豎起竹篙,頂端掛一盞燈籠,以供孤魂聚集招來享用祭品。一般以為燈篙豎得越高,照得越遠,招集的鬼魂也越多;所以平時建醮時燈篙不會豎得太高,只在在建大醮時,才豎五丈高的燈篙。或稱「起燈跤」(khí ting-kha)。
| khiā-ting-ko |
乾 1.術數用語。易經八卦的卦名之一,代表天、陽的意思。或是六十四卦名之一,象徵君子應自強不息,努力永不懈怠的意思。例:乾坤 khiân-khun(天地)。 2.代表陽性、男性的。例:乾造 khiân-tsō(男方的八字)。
| khiân | 虔誠 | khiân-sîng |
慶典 | khìng-tián | 庫錢 祭祀亡者所用的長方形的冥紙,一般以捆為單位,一捆為冥幣五百萬。
| khòo-tsînn |
看風水 堪輿。藉由觀看房屋或墳地的方向以及周圍的地脈、山勢、水流等,來決定吉凶禍福的傳統見解。
| khuànn-hong-suí | 看日 擇日。選擇吉日。例:入厝愛看日。Ji̍p-tshù ài khuànn-ji̍t. (搬新家要看看日子。)
| khuànn-ji̍t/khuànn-li̍t |
祈禱 向神佛祈求福氣或平安。
| kî-tó | 結拜 因感情好或有共同目的,相約成為異姓兄弟姊妹。例:這馬較少人咧結拜矣。Tsit-má khah tsió lâng teh kiat-pài--ah. (現在比較少人在結拜了。)
| kiat-pài |
金香燭 指紙錢、香、蠟燭,是祭拜的必備物品。例:上墓著準備金香燭。Tsiūnn-bōng tio̍h tsún-pī kim-hiunn-tsik. (掃墓得準備紙錢香燭。)
| kim-hiunn-tsik | 金爐 指外型較為龐大的燒金銀紙的爐。
| kim-lôo |
金鼎 用來焚化冥紙的鐵製容器。
| kim-tiánn | 金紙 燒給神明的紙錢稱「金紙」,燒給祖先或鬼魂的紙錢稱「銀紙」(gîn-tsuá)。金紙比銀紙大張,而金紙中間黏有方型小金箔,銀紙則黏錫箔。
| kim-tsuá |
禁忌 忌諱、顧慮。因為顧慮後果而禁止某種行為或言語。例:伊這个人禁忌特別濟。I tsit ê lâng kìm-khī ti̍k-pia̍t tsē. (他這個人禁忌特別多。)
| kìm-khī | 禁屠 禁止屠殺牲畜。臺灣的市場在每星期一,農曆新年期間及重要民俗節日次日會禁止屠殺牲畜,所以休市一天。
| kìm-tôo |
經文 | king-bûn | 供 供奉。擺上祭祀物品供奉神佛或祖先。例:供天公 kìng Thinn-kong(拜天公)、供四果 kìng sù kó(供奉四果)。
| kìng |
救贖 | kiù-sio̍k | 求神問佛 求神拜佛。向神佛祈求保祐。例:這款代誌求神問佛嘛無效。Tsit khuán tāi-tsì kiû-sîn-mn̄g-pu̍t mā bô-hāu. (這種事情求神拜佛也沒用。)
| kiû-sîn-mn̄g-pu̍t |
講古 說書、說故事。講述歷史故事或民間的傳說。例:我上愛聽叔公講古。Guá siōng ài thiann tsik-kong kóng-kóo. (我最喜歡聽叔公講故事。)
| kóng-kóo | 卦 古代卜筮所用的符號。相傳為伏羲氏所創,以陰爻、陽爻相配合,每卦三爻,形成八卦,八卦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古人觀卦象以定吉凶。例:卜卦 pok-kuà。
| kuà |
割香 進香。帶著佛像上廟宇參拜,為佛像求得神靈。
| kuah-hiunn | 割金 一般拜神用的金紙。分大割金、中割金兩種。
| kuah-kim |
關落陰 觀靈術的一種。指被施法的人在經過施法後,以一種靈魂出竅的方式,去黃泉尋找過世的親人。
| kuan-lo̍h-im | 關童 用咒語使神明附身在乩童身上,跳舞說話傳達神明的意旨。
| kuan-tâng |
過爐 1.信徒到廟裡祈求神符、香火時,將求得之物在香爐上繞一圈,以求得到靈氣。 2.新舊爐主換人。 3.神明出巡。例:媽祖過爐 Má-tsóo kuè-lôo(媽祖過境)。
| kuè-lôo/kè-lôo | 鬼門 一般民間信仰裡所指的地獄之門。
| kuí-mn̂g |
鬼門關 傳說中人鬼兩隔,陰陽交界的關口。
| kuí-mn̂g-kuan | 挂紙 1.掃墓祭拜後,放置紙錢於墓上。或稱「硩墓紙」(teh-bōng-tsuá)、「獻紙」(hiàn-tsuá)。 2.指掃墓。例:逐年清明,阮攏轉去南部挂紙。Ta̍k-nî tshing-bîng, guán lóng tńg-khì lâm-pōo kuì-tsuá.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回去南部掃墓。)
| kuì-tsuá |
弄鐃 僧道人士在儀式後所進行耍弄鐃鈸等的特技表演,多見於辦完喪事之後。
| lāng-lâu | 弄龍 舞龍。一種民俗活動。由一群受過訓練的人舞弄用布、竹子做成的長龍,有時飛騰,有時翻躍,配合前頭手拿龍珠開道的人指揮前進。通常在年節慶典或迎神賽會時演出,可增添祥和熱鬧的氣氛。例:倩一陣弄龍的來鬧熱。Tshiànn tsi̍t tīn lāng-lîng--ê lâi lāu-jia̍t. (請一團舞龍來熱鬧熱鬧。)
| lāng-lîng |
弄獅 舞獅。一種民俗活動。相傳是為了驅逐邪惡鬼怪而來。由兩個人分別握住獅頭和獅尾,配合鑼鼓節奏而擺動,另有第三人扮大頭和尚在獅前逗弄,共同合作演出。常在節慶中表演,來增添歡喜熱鬧的氣氛。
| lāng-sai | 掠交替 抓替死鬼。在民俗信仰上,相傳人意外身亡之後,魂魄會留在原地,只要有人在原地區以相同方式死亡,自己便能被取代而投胎轉世,故冤魂為了抓取他人魂魄,便害人致死。例:水鬼仔掠交替。Tsuí kuí-á lia̍h-kau-thè. (水鬼抓替死鬼。也指找人當替死鬼、代替受罪之意。)
| lia̍h-kau-thè/lia̍h-kau-thuè |
念經 1.誦讀經文。 2.譏笑人嘮叨不止。例:你莫閣佇遐念經矣,會使無?Lí mài koh tī hia liām-king--ah, ē-sái--bô? (你不要在那嘮叨了,可以嗎?)
| liām-king | 念咒 口念咒語,用來祈福或降災。
| liām-tsiù |
念珠 佛珠、數珠。持誦、念咒時用來集中心神和計算次數的珠串。
| liām-tsu | 蓮花金 刈金的一種,屬於小箔金,通常用來祭拜位階較低的神祇,或燒給往生的人。因表紙上只印蓮花,所以叫蓮花金。
| liân-hue-kim |
靈驗 有奇效、能應驗。
| lîng-giām | 靈聖 靈驗。例:聽人講這間媽祖廟的神明真有靈聖。Thiann lâng kóng tsit king Má-tsóo-biō ê sîn-bîng tsin ū lîng-siànn. (聽人家說這間媽祖廟的神明很靈驗。)
| lîng-siànn |
龍船 龍舟。龍形的船,端午節時用來做競技比賽。
| lîng-tsûn | 爐丹 香灰。燒香之後殘餘在香爐中的灰燼。迷信的民眾以為對疾病有療效。
| lôo-tan |
路沖 房屋正前方有道路直來,據云在風水上屬大凶的格局。
| lōo-tshiong | 輪迴 佛教用語。指所有還沒有得到解脫的眾生,由於罪業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
| lûn-huê |
麵頭 指父母百日忌的饅頭。
| mī-thâu | 命理 | miā-lí |
魔法 | môo-huat | 魔力 | môo-li̍k |
迎鬧熱 迎神賽會時,成群結隊的人抬著神像上街遊行。通常都是人潮洶湧,場面十分熱鬧。例:廟口這陣咧迎鬧熱,咱緊來去看。Biō-kháu tsit-tsūn teh ngiâ-lāu-jia̍t, lán kín lâi-khì khuànn. (廟口現正有迎神賽會,我們趕快去看看。)
| ngiâ-lāu-jia̍t/ngiâ-lāu-lia̍t | 迎神 民間在神明誕辰的那一天,會扛神轎沿途擊鼓鳴鑼,以通告民眾迎接神祇。
| ngiâ-sîn |
迎燈 提燈遊行。
| ngiâ-ting | 拜公媽 祭拜祖先。例:手洗洗咧,好來拜公媽矣。Tshiú sé-sé-leh, hó lâi pài kong-má--ah. (手洗一洗,可以來祭拜祖先了。)
| pài kong-má |
拜拜 祭拜。例:正月初一真濟人去廟裡拜拜。Tsiann-gue̍h-tshe-it tsin tsē lâng khì biō--lí pài-pài. (一月一日很多人去廟裡拜拜。)
| pài-pài | 拜佛 禮佛,參拜神佛。例:今仔日愛拜佛,你去攢寡物件。Kin-á-ji̍t ài pài-pu̍t, lí khì tshuân kuá mi̍h-kiānn. (今天要參拜神佛,你去準備一些祭品。)
| pài-pu̍t |
放符仔 施展邪術或符咒迷惑或施害。例:敢講伊去予人放符仔?Kám-kóng i khì hōo lâng pàng-hû-á? (難道他被人家施符咒了?)
| pàng-hû-á | 放水燈 一種民俗,源於佛教。中國佛教徒於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普施一切餓鬼。民間以放水燈通知水中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拖捨。水燈一般都以色紙作成蓮花形。在臺灣是用竹條和紙糊製,有圓形燈或小屋形的紙厝。在普渡的前一天,由僧人或道士引導遊行,持圓形燈在前頭,拿紙厝在最後。行至河邊將燈置在水燈筏上,放入水中,稱為「放水燈」。
| pàng-tsuí-ting |
普渡 一種民間習俗。一般民眾認為農曆七月是鬼門大開的時候,所有的孤魂野鬼都會在此時被放出來,因此會擺設供品來祭拜他們。
| phóo-tōo | 庇佑 保佑。例:求神明庇佑咱全家平安。Kiû sîn-bîng pì-iū lán tsuân ke pîng-an. (祈求神明保佑我們全家平安。)
| pì-iū |
逼籤詩 解靈籤。將善男信女抽中的籤詩,依當事人當時的情境,予以解釋。
| pik-tshiam-si | 保庇 保佑、庇佑。保護幫助。例:希望佛祖會當保庇逐家平安勇健。Hi-bāng Hu̍t-tsóo ē-tàng pó-pì ta̍k-ke pîng-an ióng-kiānn. (希望佛祖可以保佑大家平安健康。)
| pó-pì |
卜卦 占卜。推斷未來的吉凶禍福。
| pok-kuà | 補冬 冬令進補。臺灣北部人的習俗,會在「立冬」(li̍p-tang)這天食用補品,認為可以藉此增強體力,抵禦寒氣,而南部人則在「冬節」(tang-tseh)這一天進補。例:今仔日是補冬,菜市仔足濟人咧買番鴨。Kin-á-ji̍t sī póo-tang, tshài-tshī-á tsiok tsē lâng teh bé huan-ah. (今天是冬令進補,市場有很多人在買番鴨。)
| póo-tang |
補運 求神拜佛,將不好的運氣補強去衰。
| póo-ūn | 補運錢 改年真經、改年經。兩旁寫有消災咒和其他經文,用於命運不佳時,向大眾爺和王爺祈求幸福時燒化,通常會夾在改運紙人中和本命錢一起燒化。
| póo-ūn-tsînn |
跋桮 擲筊。丟擲以木頭或塑膠做成二片半月形狀的杯筊求神問卜,藉此與鬼神對話。例:伊足迷信的,萬項代誌攏愛跋桮問神。I tsiok bê-sìn--ê, bān-hāng tāi-tsì lóng ài pua̍h-pue mn̄g sîn. (他很迷信,每件事情都要擲筊杯求神問卜。)
| pua̍h-pue | 培墓 掃墓。例:清明愛培墓。Tshing-bîng ài puē-bōng. (清明節要掃墓。)
| puē-bōng/puē-bōo |
本命錢 買命錢。一種印有小人圖形的錢幣或紙錢。和改年經、補運錢的作用相同,都是解運錢的一種,為求本命陰陽福氣。
| pún-miā-tsînn | 佛龕 佛壇。供奉神像的櫃子。
| pu̍t-kham |
司公壇 道士施行法術的法壇。
| sai-kong-tuânn | 送神 祭灶神。一種民間習俗。舊俗農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灶神會到天庭陳報人間善惡,民間則於此時藉祭祀送灶神上天。
| sàng-sîn |
殺生 佛教用語。直接或間接殺害生物的行為均屬之。
| sat-sing | 掃墓 上墳。祭掃墳墓。大多是在清明節前後到先人的墳墓打掃、祭拜。閩南地區的風俗還有壓墓紙,表示幫先人換屋瓦。有一些在墓地附近放牛羊的牧童會前來乞討祭品,稱作「挹墓粿」(ip-bōng-kué)。
| sàu-bōng/sàu-bōo |
西天 佛教經典中認為極樂世界在西方,所以淨土宗信徒常以「西天」稱佛地。例:食無三把蕹菜,就想欲上西天。Tsia̍h bô sann pé ìng-tshài, tō siūnn-beh tsiūnn se-thian. (吃沒三把空心菜,就想要上西天。嘲諷自不量力或妄想一步登天的人。)
| se-thian | 謝願 還願。求神以後,得遂所願,就照當初的許諾來謝神。例:伊決定欲刣一隻豬去謝願。I kuat-tīng beh thâi tsi̍t tsiah ti khì siā-guān. (他決定要宰一頭豬去還願。)
| siā-guān |
謝神 酬神。報謝神明。民間通常會殺豬公祭祀以及在神明面前表演戲劇。
| siā-sîn | 仙境 | sian-kíng |
仙丹 1.神仙所煉的靈藥,據說吃了可以長生不老,變成神仙。 2.比喻非常有效的靈藥。例:伊的病哪會好甲遐爾仔緊?敢是去食著仙丹?I ê pēnn ná ē hó kah hiah-nī-á kín? Kám sī khì tsia̍h-tio̍h sian-tan? (他的病怎麼好得那麼快?難道是吃到仙丹?)
| sian-tan | 仙洞 仙人居住的地方,也專指基隆出名的景點。
| sian-tōng |
禪 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本意為「靜思」,今常泛指有智慧、有深意的事物。例:坐禪 tsē-siân。
| siân | 信奉 | sìn-hōng |
神轎 放有神像或神符的轎子。
| sîn-kiō | 神像 神明的畫像、塑像。
| sîn-siōng |
神桌 供桌。祭祀時擺設供品、香爐、燭臺等的案桌。
| sîn-toh | 神壇 | sîn-tuânn |
神話 | sîn-uē | 牲醴 牲畜宰殺潔淨之後的祭品。例:五日節,愛攢一寡牲醴來拜公媽。Gōo-ji̍t-tseh, ài tshuân tsi̍t-kuá sing-lé lâi pài kong-má. (端午節,要準備一些牲禮來拜祖先。)
| sing-lé |
聖誕 | sìng-tàn | 燒香 燃香禮拜神佛。是佛教、道教以及民間傳統信仰的祭祀禮儀。例:初一十五愛燒香拜拜。Tshe-it tsa̍p-gōo ài sio-hiunn pài-pài. (初一十五要燒香拜拜。)
| sio-hiunn |
燒金 燒紙錢。祭拜之後將供奉的紙錢拿去焚燒,獻給鬼神。一般分燒金紙與燒銀紙;前者祭拜神明,稱為燒金;後者獻給鬼魂,稱燒銀紙。例:捾籃仔假燒金。Kuānn nâ-á ké sio-kim. (女人要私會情郎,卻假意提著籃子說要去廟裡拜拜。比喻人表裡不一,另有所圖。)
| sio-kim | 小銀 小張的冥紙,上面貼有銀箔。
| sió-gîn/sió-gûn |
俗名 1.佛門子弟在俗世中,尚未出家前的名字,稱為「俗名」。 2.通俗的名稱、非正式名稱。例:穿山甲俗名叫做「鯪鯉」。Tshuan-san-kah sio̍k-miâ kiò-tsò "lâ-lí". 土名
| sio̍k-miâ | 相命 算命。根據人的生辰八字,以陰陽五行推斷人的命運吉凶禍福。
| siòng-miā |
收驚 指小孩子或大人受到驚嚇,魂魄離開軀體,所以請道士或收驚婆做法,將魂魄收回來。
| siu-kiann | 收瀾 一種民間習俗。在嬰兒出生滿四個月時,外婆家會贈送中間有孔的口酥餅「收瀾餅」(siu-nuā-piánn),用紅絲線串綁起來,掛在嬰兒胸前,表示幫嬰兒收口水,使嬰兒日後不會再那麼容易流口水。例:收瀾收離離,囡仔好育飼。Siu-nuā siu-lī-lī, gín-á hó io-tshī. (收口水收得乾淨一點,小孩比較好養育。此為進行這項習俗時的吉祥話。)
| siu-nuā |
繡球 用絲綢結成的球狀物。在古典小說裡常有拋繡球招親的故事。例:拋繡球招親。Phau siù-kiû tsio tshin.
| siù-kiû | 壽金 用於神佛誕辰,或祈福的紙錢。有分大花壽金、二花壽金兩種。
| siū-kim |
相 1.生肖歸屬。例:相豬 siùnn ti(屬豬)。 2.樣態、性情。例:清氣相 tshing-khì-siùnn(愛乾淨的樣子)、歹看相 pháinn-khuànn-siùnn(難看、丟臉)。
| siùnn | 象桮 擲筊時擲出一反一正的筊杯,表示神明應允。
| siūnn-pue |
算命 根據人的生辰八字,以陰陽五行推斷人的命運吉凶禍福。
| sǹg-miā | 宋江陣 一種民俗武術表演的陣式。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組成,共一百零八人。陣中備有盔甲、盾牌、短刀、雙斧等兵器,以表演傳統武術為主。
| Sòng-kang-tīn |
煞著 犯煞、相沖。例:囡仔煞著就愛𤆬去予人收驚。Gín-á suah--tio̍h tō ài tshuā khì hōo lâng siu-kiann. (小孩犯煞就要帶去讓人收驚。)
| suah--tio̍h | 踏蹺 踩高蹺。一種民俗技藝。常在迎神賽會的陣仗中演出。
| ta̍h-khiau |
童 神明附身在人身上,以展示神喻或卜問吉凶。例:假童害死人。Ké tâng hāi-sí lâng. (假的乩童害死人。);起童 khí-tâng(神明附身)。
| tâng | 投胎 靈魂投入母胎,轉生人間。
| tâu-thai |
地獄 宗教上所指人死後亡靈受審判和處罰的地方。引申為充滿黑暗、痛苦的環境。
| tē-ga̍k/tuē-ga̍k | 硩驚 壓驚。指人受驚後,請道士作法或用酒食、吃藥的方式壓驚。例:這个囡仔驚著矣,緊去揣人來硩驚。Tsit ê gín-á kiann--tio̍h--ah, kín khì tshuē lâng lâi teh-kiann. (這個孩子被嚇到了,快去找人來壓驚。)
| teh-kiann |
太極 | thài-ki̍k | 探墓厝 掃墓。
| thàm-bōng-tshù/thàm-bōo-tshù |
頭牙 土地公生日。漢族傳統民俗節日之一。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是土地公生日,也是農曆年後第一次祭祀土地公,所以該次的祭祀土地公稱做「頭牙」。
| thâu-gê | 退童 附在乩童身上的神靈離去。例:彼个童乩退童了後,規身軀攏無力去。Hit ê tâng-ki thè-tâng liáu-āu, kui-sin-khu lóng bô la̍t--khì. (那個被神明附身的乩童,在神明離開後,全身都無力了。)
| thè-tâng |
拆字 測字。一種算命的方法,依字形構造測知吉凶禍福。
| thiah-jī/thiah-lī | 拆日仔 指相命師幫人看日子。例:結婚愛拆日仔。Kiat-hun ài thiah-ji̍t-á. (結婚要看吉日。)
| thiah-ji̍t-á/thiah-li̍t-á |
添福壽 1.添福添壽。例:拜拜求平安、添福壽。Pài-pài kiû pîng-an, thiam-hok-siū. 2.逢年有閏月時,出嫁的女兒應送母親一樣禮物,為母親去災解禍,稱為「添福壽」或「添壽」,母親則以湯圓、花生等吉祥物回禮,是臺灣民間的一種習俗。
| thiam-hok-siū | 添油香 捐獻香油錢給寺廟。例:伊便若去廟裡拜拜,攏會添油香。I piān-nā khì biō--lí pài-pài, lóng ē thiam-iû-hiunn. (他只要去廟裡拜拜,都會捐香油錢。)
| thiam-iû-hiunn |
天理 天道。自然、倫常的法則。例:天理昭昭,地理何在?Thian-lí tsiau-tsiau, tē-lí hô tsāi? (意為天理昭彰,順天理而行,自有善報,何須風水庇蔭?)
| thian-lí | 天堂 信仰宗教者以為人死後居住的快樂世界。例:伊在生的時陣做真濟好代,死了後一定會上天堂。I tsāi-senn ê sî-tsūn tsò tsin tsē hó tāi, sí liáu-āu it-tīng ē tsiūnn thian-tông. (他活著的時候做了很多好事,死後一定會上天堂。)
| thian-tông |
聽香 一種臺灣舊有習俗。在元宵或中秋夜時,在神前燒香默禱,表明欲測之事,而後請示方向後,用所聽的第一句話來判斷吉凶。
| thiann-hiunn | 跳加冠 跳加官。傳統戲劇開場或喜慶節日宴會時,會先有一人戴喜神或財神面具,身穿紅袍,手裡拿表示慶賀的字幅,有討吉祥、祝福之意。
| thiàu-ka-kuan |
跳童 降乩、起乩。民間寺廟或宮壇作法事時,神明降靈或鬼魂附身在乩童身上,以傳達旨意。例:廟仔有童乩咧跳童。Biō-á ū tâng-ki teh thiàu-tâng. (廟裡有乩童在起乩。)
| thiàu-tâng | 天意 上天的旨意,非人類意志所能控制的。例:咱會佇遮相拄,攏是天意。Lán ē tī tsia sio-tú, lóng sī thinn-ì. (我們會在這裡相遇,都是上天的安排。)
| thinn-ì |
天公金 天金、大壽金。金紙的一種,專門燒給玉皇大帝的金紙,是金紙中最大張的。
| Thinn-kong-kim | 天頂 天上。例: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Thinn-tíng Thinn-kong, tē-ē bú-kū-kong. (在天上天公最大,在人間舅公最大。這是來自閩南風俗的說法,指舅舅地位高,所以每逢婚嫁喜事,或有舅舅會出席的場合,多請他出面主持。)
| thinn-tíng |
抽籤 在廟中抽取竹籤,以用來卜吉凶。又或者當事情難以決定時,做紙籤抽取以成決定。
| thiu-tshiam | 討命 索命。冤魂向加害者要求償命。例:遐的殺人犯敢講攏毋驚冤魂來討命?Hia-ê sat-jîn-huān kám-kóng lóng m̄ kiann uan-hûn lâi thó-miā? (那些殺人犯難道都不怕冤魂來向他們索命嗎?)
| thó-miā |
託夢 鬼神藉由夢境的方式,向作夢的人陳述事實的真相。例:昨日暗,阿公有託夢予我。Tso̍h--ji̍t àm, a-kong ū thok-bāng hōo--guá. (前天晚上,阿公託夢給我。)
| thok-bāng | 通俗 | thong-sio̍k |
通書 民間常用的一種曆書,記載陰陽兩種曆法,以及節氣、忌宜、命理等各種生活所需的資訊。
| thong-su | 傳教 | thuân-kàu |
傳說 | thuân-suat | 傳道 | thuân-tō |
點眼 替神像開眼。指雕刻成功後,只剩下眼睛未上漆,在正式膜拜或神明壽誕時,在其眼睛上漆。例:開光點眼 khai-kong-tiám-gán(為神像開眼)。
| tiám-gán | 鎮煞 鎮邪。用法術或符咒鎮壓邪魔鬼怪。例:地理師用八卦來鎮煞。Tē-lí-su īng pat-kuà lâi tìn-suah. (地理師用八卦來鎮邪。)
| tìn-suah |
道場 | tō-tiûnn | 圖騰 | tôo-thîng |
財子壽 1.太極金、大百壽金。印有財子壽神像的金紙,常用於神明生日,為祭祀高等神明的金紙。 2.指人生所求的三件事:錢財、子女、長壽。例:財子壽,三字全。Tsâi-tsú-siū, sann jī tsuân. (財子壽三字都有。比喻人很好命,有錢、子女多、長壽健康。)
| tsâi-tsú-siū | 祭 配合典禮、儀式,並用牲禮來拜鬼神,或已經往生的人。例:祭神 tsè-sîn、祭拜 tsè-pài。
| tsè |
祭獻 供奉物品以祭祀神靈。
| tsè-hiàn | 祭拜 | tsè-pài |
祭祀 敬拜鬼神和祖先。例:祭祀公業 tsè-sū kong-gia̍p。
| tsè-sū | 祭典 | tsè-tián |
祭祖 祭祀祖先。例:清明的時陣阮兜攏會祭祖。Tshing-bîng ê sî-tsūn guán tau lóng ē tsè-tsóo. (清明的時候我家都會祭祀祖先。)
| tsè-tsóo | 坐向 堪輿學上的專業術語,指陽宅或陰宅的座落位置及主要出入口面對的方向。
| tsē-hiòng |
坐禪 學佛的人盤腿閉目靜坐的修行方法。
| tsē-siân | 踩街 遊街、繞境。舉辦廟會活動時或戲劇開演前,常在街上或場地附近盛裝遊街,來慶賀或宣傳。例:欲做伙來去踩街無?Beh tsò-hué lâi-khì tshái-ke--bô? (要一起去遊街嗎?)
| tshái-ke/tshái-kue |
祀 設立神佛、祖先牌位。例:祀公媽 tshāi kong-má(供奉祖先牌位)。
| tshāi | 籤詩 神廟的竹籤所對應的詩,上面編有號碼,卜者抽籤,然後依號碼尋查對應的詩句,依詩意卜吉凶。
| tshiam-si |
籤筒 用來裝籤的竹筒。
| tshiam-tâng | 請神 迎神。
| tshiánn-sîn |
超度 佛教用語。指藉由唸經或作法事,幫助鬼魂脫離苦難。
| tshiau-tōo | 笑桮 陽筊。祭祀或占卜擲杯筊,兩個都是平面向上的情況。「笑」是借音字,為「面朝上」之意。民間則有「說明不清、神佛主意未定,所以微笑以對」的詮釋。
| tshiò-pue |
搶孤 一種民俗活動。中元節超渡孤魂野鬼,在廣場用竹子搭一高臺,設一木架,擺供品祭孤,稱為「孤棚」,祭拜過後,由民眾攀爬,並爭奪孤棚中的供品,相傳搶孤中搶得祭品,可在來年有好運氣,這叫做「搶孤」。
| tshiúnn-koo | 廠牌 | tshiúnn-pâi |
搶頭香 1.燒頭香。在農曆大年初一或是其他重要的節慶時,信徒們爭相禮神拜佛並在香爐中插下第一柱香,以示虔誠和祈求賜福。 2.拔頭籌、捷足先登。原意是指信徒爭燒第一柱香,後來比喻為搶先一步得到先機。例:伊半暝就去排隊,想欲搶頭香買著上新型的手機仔。I puànn-mê tō khì pâi-tuī, siūnn beh tshiúnn-thâu-hiunn bé-tio̍h siōng sin-hîng ê tshiú-ki-á. (他半夜就去排隊,想要拔得頭籌買到最新型的手機。) 搶頭標
| tshiúnn-thâu-hiunn | 春聯 門聯。農曆新年時,以紅紙書寫的吉祥話,常張貼在門的兩側。
| tshun-liân |
出家 離開家庭生活,專心修持正道。多為佛、道用語。
| tshut-ke | 食祖 在冬至時,宗親齊聚在祠堂內舉行冬祭,按照長幼尊卑的次序來祭拜祖先。祭拜完後,便利用祠堂宴請宗客,稱為「食祖」。
| tsia̍h-tsóo |
進香 上香。佛教徒、道教徒到遠處的寺廟燒香拜神。例:我欲去北港媽進香。Guá beh khì Pak-káng-Má tsìn-hiunn. (我要去北港媽祖廟上香。)
| tsìn-hiunn | 淨香 抹香、香料。一種放置在香爐內的焚香。例:來啊!燒淨香,點束柴,敲鐘擂鼓,迎接侍候。Lâi--ah! Sio tsīng-hiunn, tiám sok-tshâ, khau tsing luî kóo, gîng-tsiap sū-hāu. (一般布袋戲中主人面對重要客人來臨時所說的話。)
| tsīng-hiunn |
石敢當 舊時民間以為在朝著巷口或為巷陌橋道要衝的家居正門前頭,立一塊小石碑,上刻有石敢當三個字,即可禁壓不祥。
| tsio̍h-kám-tong | 咒誓 發誓、立誓。例:伊佇公媽頭前咒誓後擺袂閣去跋矣。I tī kong-má thâu-tsîng tsiù-tsuā āu-pái bē koh khì pua̍h--ah. (他在祖先面前發誓以後不會再去賭博了。)
| tsiù-tsuā |
做牙 人們祭拜土地公,祈求一家大小平安的民間習俗,稱為「做牙」。農曆每逢初二、十六都要做牙」。正月初二、十六因為還在年節期間,不需「做牙」。二月初二為「頭牙」(thâu-gê),十二月十六日為「尾牙」(bué-gê)。
| tsò-gê/tsuè-gê | 做譴損 作法。施用法術以趨吉避凶或以巫蠱陷害別人。例:伊欲用彼張符仔共人做譴損。I beh iōng hit tiunn hû-á kā lâng tsò-khiàn-sńg. (他想用那張符籙對人家作法。)
| tsò-khiàn-sńg/tsuè-khiàn-sńg |
做司公 做法事。由道士來執行道教的某些特定儀式。例:你有請人來做司公無?Lí ū tshiánn lâng lâi tsò-sai-kong--bô? (你有沒有請人來做法事?)
| tsò-sai-kong/tsuè-sai-kong | 做醮 建醮。僧道設壇祈神求福的過程。通常選定一段特定的日期,設立祭壇,為新廟落成、神像開光、祈福、超渡亡魂等做法事。在做醮時通常需要齋戒,祈求做醮成功、合境平安。
| tsò-tsiò/tsuè-tsiò |
作法 術者施行法術。
| tsok-huat | 宗教 利用人類對於宇宙、人生的神祕所發生的驚奇和敬畏心理,構成一種勸善懲惡的教義,並用來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稱為宗教。
| tsong-kàu |
祖傳祕方 祖宗所留傳下來,不見於正式醫藥書籍記載的藥方。
| tsóo-thuân-pì-hng | 慈悲 佛教用語。慈指給予眾生安樂,悲指拔除眾生的痛苦。後來轉為慈愛、悲憫的意思。
| tsû-pi |
紙錢 統稱祭祀時焚燒給鬼神的冥紙。祭拜神明的貼有金箔為「金紙」(kim-tsuá);祭拜祖先或鬼魂的貼有銀箔為「銀紙」(gîn-tsuá)。
| tsuá-tsînn | 水燈 普渡的時候放在水中的燈籠,用來指引無主孤魂上岸享用祭品。
| tsuí-ting |
大銀 大張的冥紙,上面貼有銀箔。
| tuā-gîn/tuā-gûn | 換帖的 結拜兄弟、拜把兄弟。朋友間因為感情親密而結拜成義兄弟,以求患難時能夠相助,有時也有女性參加。結拜時要互相交換庚帖和相關家族資料,並且將結拜的原因書寫下來,通常會拜請關聖帝君做見證,這種習俗在臺灣早期很盛行。
| uānn-thiap--ê |
畫符仔 畫符。指符籙派的道士畫符的動作。引申為字跡潦草,不易辨認。例:無,你是咧畫符仔是無?Bô, lí sī teh uē-hû-á sī--bô? (你在鬼畫符嗎?)
| uē-hû-á | 畫糖尪仔 畫糖人。一種民俗技藝。將砂糖熬成膏狀後,在鐵板上勾勒出形體和線條,成為各種形象,既可觀賞,又可食用。
| uē-thn̂g-ang-á |
運勢 | ūn-s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