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回首頁
索引瀏覽
聲韻調索引
分類索引
部首筆畫索引
附錄
辭典說明
編輯說明
操作說明
系統說明
疑難解答
相關資源
Introduction
聯絡我們
查詢人次:
41524356人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
語言、泛稱
»
語言、文字、符號
本次查詢共查詢到131筆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暗號
祕密的口令或記號。
àm-hō
密碼
bi̍t-bé
母語
bú-gí/bú-gú
文言
用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相對於白話。白話
bûn-giân
文法
bûn-huat
文字
人類用來表示觀念、記錄語言的符號。
bûn-jī/bûn-lī
語義
gí-gī/gú-gī
語言
人類用嘴說出來的話,由語音、語彙和語法所組成,是表情達意、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
gí-giân/gú-giân
語法
語詞、語句形成的規律。
gí-huat/gú-huat
語音
gí-im/gú-im
語調
gí-tiāu/gú-tiāu
語
用口頭表達的話。例:俗語
sio̍k-gí
、話語
uē-gí
、英語
ing-gí
。
gí/gú
言
1.話語,所說的話。例:語言
gú-giân
、方言
hong-giân
。
2.字。例:七言詩
tshit giân si
。
giân
言語
指人類所說的話,是用來表達情意、傳遞思想的重要工具。
giân-gí/giân-gú
言論
言談。表示意見的言語。例:每一个人攏有言論自由。
Muí tsi̍t ê lâng lóng ū giân-lūn tsū-iû.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
giân-lūn
言詞
由語言表達的詞句或語彙。例:伊言詞少,無愛發表意見。
I giân-sû tsió, bô-ài huat-piáu ì-kiàn.
(他的言詞少,不愛發表意見。)
giân-sû
語
用口頭表達的話。例:語言
gú-giân
。
gú
外文
guā-bûn
海口腔
由泉州同安腔而來,但腔調較同安腔更重,又因為說此腔調的人多居住在西部沿海與河口地帶,所以稱此種腔調為「海口腔」。從桃園市新屋西南角的蚵間村以南,一直沿著海岸線,直到嘉義的東石、蒜頭、布袋,都是泉州腔的勢力,這一長條的泉州腔因為處在海邊,故俗稱「海口腔」。最明顯的語音特徵就是陰上變調是中升調。
hái-kháu-khiunn
譀古
1.指荒誕不實際的故事。例:伊閣咧講譀古矣。
I koh teh kóng hàm-kóo--ah.
(他又在講荒誕不實際的故事了。)
2.誇張荒唐。例:伊講的話有夠譀古。
I kóng ê uē ū kàu hàm-kóo.
(他說的話有夠荒唐。)
hàm-kóo
譀話
空話。不切實際的話。例:我聽你咧講啥物譀話!
Guá thiann lí teh kóng siánn-mih hàm-uē!
(我才不聽你在說什麼空話!)
hàm-uē
函數
hâm-sòo
漢文
用漢字書寫的文言文。
hàn-bûn
漢字
用來記錄漢語的傳統文字。
hàn-jī/hàn-lī
號碼
表示事物次第的數目字。
hō-bé
方言
同一語言的地區或社會階層變體。例:宜蘭、鹿港的方言真有特色。
Gî-lân Lo̍k-káng ê hong-giân tsin ū ti̍k-sik.
(宜蘭、鹿港的方言很有特色。)
hong-giân
呼音
根據反切發出聲音以切得某字之音。
hoo-im
符號
含特別意義以供辨識的記號。
hû-hō
符碼
hû-má
華語
Huâ-gí/Huâ-gú
法文
Huat-bûn
廢話
沒有意義的話。
huì-uē
音
聲響。例:聲音
siann-im
、音樂
im-ga̍k
。
im
引言
ín-giân
用語
iōng-gí/iōng-gú
字母
1.拼音文字或音節文字的書寫符號,如希臘字母、阿拉伯字母、英文字母。
2.傳統聲韻學稱聲母的代表字為字母。如三十六字母。
jī-bú/lī-bú
字眼
指字、詞。
jī-gán/lī-gán
字型
jī-hîng/lī-hîng
字爿
偏旁。指漢字合體字的上下左右任一部分。
jī-pîng/lī-pîng
字體
jī-thé/lī-thé
字劃
筆畫、字畫。指字跡的一筆一畫,皆為組合成字的要件。
jī-ue̍h/lī-ue̍h
入聲
漢語的調類之一,指以塞音為韻尾的促音節,現今華語音中已無入聲,但是在閩南語和客語中仍有保留。
ji̍p-siann/li̍p-siann
日文
Ji̍t-bûn/Li̍t-bûn
日語
Ji̍t-gí/Li̍t-gú
加
名詞前綴。置於某些特定名詞之前形成完整的詞。可能為語言底層的殘留,所以一般用字不固定,有一些已與其他漢字組成固定詞彙。例:加薦仔
ka-tsì-á
(小提袋)、加車
ka-tshia
(牛軛)。
ka
交
動詞前綴。置於某些特定動詞之前形成完整的詞。可能為語言底層的殘留,所以一般用字不固定,有一些已與其他漢字組成固定詞彙。例:交懍恂
ka-lún-sún
(打寒噤)、交落
ka-la̍uh
(東西掉落或不見)。
ka
簡體字
kán-thé-jī/kán-thé-lī
歁話
傻話。例:歁話講規擔。
Khám-uē kóng kui tànn.
(說一大堆傻話。)
khám-uē
口語
kháu-gí/kháu-gú
口號
kháu-hō
口音
各地方所特有的說話方式及腔調。
kháu-im
口頭
指用言語表示,不是用文字或者行動來表明。
kháu-thâu
客語
Kheh-gí/Kheh-gú
客話
客家話。例:請問你敢會曉講客話?
Tshiánn mn̄g lí kám ē-hiáu kóng Kheh-uē?
(請問你會說客家話嗎?)
Kheh-uē
忌
禁戒。例:無禁無忌食百二。
Bô-kìm-bô-khī tsia̍h pah-jī.
(百無禁忌,反而活得長壽。)
khī
腔
口音、說話的聲調和語氣。例:宜蘭腔
Gî-lân khiunn
(宜蘭地區的腔調)、腔口
khiunn-kháu
(腔調)。
khiunn
腔口
口音、腔調。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例:聽你的腔口敢若是臺南人。
Thiann lí ê khiunn-kháu kánn-ná sī Tâi-lâm lâng.
(聽你的腔調好像是臺南人。)
khiunn-kháu
記號
用做標記,可以清楚辨別的符號。例:隨人的物件,隨人做記號。
Suî lâng ê mi̍h-kiānn, suî lâng tsò kì-hō.
(各人的東西,各人自己做記號。)
kì-hō
建言
kiàn-giân
供體
以譬喻或含沙射影的方式罵人。例:伊閣咧共我供體矣。
I koh teh kā guá king-thé.
(他又對我冷嘲熱諷了。)
king-thé
告示
政府於特定的公共處所張貼的文書或通告。
kò-sī
國語
全國統一使用的標準語。
kok-gí/kok-gú
句讀
指文章休止和停頓的地方,書面上用圈和點來標記。
kù-tāu
句點
kù-tiám
官話
1.國語的舊稱。
2.官場中通用的語言。
kuann-uē
規章
kui-tsiong
聯
詩文當中成對的兩句。例:對聯
tuì-liân
、四句聯
sì-kù-liân
。
liân
六書
漢字的六種造字的方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lio̍k-su
羅馬字
Lô-má-jī/Lô-má-lī
亂碼
luān-bé
名詞
miâ-sû
白賊
謊話。例:伊真𠢕講白賊。
I tsin gâu kóng-pe̍h-tsha̍t.
(他很會說謊。)
pe̍h-tsha̍t
白賊話
謊話。例:伊真𠢕講白賊話,你予伊騙去矣。
I tsin gâu kóng pe̍h-tsha̍t-uē, lí hōo i phiàn--khì--ah.
(他很會說謊話,你被他騙了。)
pe̍h-tsha̍t-uē
白話
明白易懂的口語,與文言相對。例:白話文
pe̍h-uē-bûn
。文言
pe̍h-uē
譬喻
比方、比如。利用兩件事物的相似點,用彼方來說明此方,通常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抽象。例:講伊規工若干樂是一个譬喻。
Kóng i kui-kang ná kan-lo̍k sī tsi̍t ê phì-jū.
(說他整天像陀螺一樣忙是一種比喻。)
phì-jū/phì-lū
篇幅
phian-hok
撇
1.往左斜下的筆畫。例:這撇寫了有媠。
Tsit phiat siá liáu ū suí.
(這一撇寫得漂亮。)
2.寫撇的筆畫,也引申為不認真地寫字。例:你若閣亂撇,就叫你重寫。
Lí nā koh luān phiat, tō kiò lí tîng siá.
(你要是再用撇的,就叫你重寫。)
3.計算筆畫或撇形物的單位。例:劃三撇
ue̍h sann phiat
、兩撇喙鬚
nn̄g phiat tshuì-tshiu
(兩撇鬍子)。
4.穿著打扮光鮮亮麗的樣子。例:你妝甲遮撇,欲去佗位?
Lí tsng kah tsiah phiat, beh khì tó-uī?
(你打扮得這麼亮麗,要去哪裡?)
5.走路時腳向外偏斜。例:伊咧行路跤撇撇。
I teh kiânn-lōo kha phiat-phiat.
(他走路腳向外偏斜。)
6.飄動。例:旗仔予風吹甲撇咧撇咧。
Kî-á hōo hong tshue kah phiat-leh-phiat-leh.
(旗子讓風吹得漂動起來。)
phiat
拼音
phing-im
評語
phîng-gí/phîng-gú
鼻音
發音時,口腔的氣流通路阻塞,軟顎和小舌下垂,氣流改從鼻腔逸出,即成為鼻音。
phīnn-im
批評
對事物提出意見。通常是針對事物的缺點、錯誤提出意見或加以攻擊。例:咱毋通濫糝共人批評。
Lán m̄-thang lām-sám kā lâng phue-phîng.
(我們不要胡亂批評別人。)
phue-phîng
比如
pí-jû/pí-lû
比喻
1.譬喻、比方。藉用事物的相同點,說明解釋。例:伊講你是一蕊花,這是一个比喻。
I kóng lí sī tsi̍t luí hue, tse sī tsi̍t ê pí-jū.
(他說你是一朵花,這是一種比喻。)
2.譬喻、比方。例:伊予人比喻做菩薩。
I hōo lâng pí-jū tsò phôo-sat.
(他被人比喻成菩薩。)
pí-jū/pí-lū
比論
打比方、比如。例:比論講伊若共你借錢,你敢會借伊?
Pí-lūn kóng i nā kā lí tsioh tsînn, lí kánn ē tsioh--i ?
(比方說他若跟你借錢,你會借嗎?)
pí-lūn
備註
pī-tsù
編號
pian-hō
平仄
古漢語的聲調類型,平聲指陰平、陽平調,仄聲指上聲、去聲及入聲。
piânn-tseh
標點
piau-tiám
標誌
piau-tsì
筆法
pit-huat
本文
pún-bûn
聲調
1.聲音高低升降的調子。用在語音上,則漢字有四個聲調,臺灣閩南語有八個聲調;也指個人說話頻率的高低。用在音樂上,則為音階的高低。例:伊講話聲調真低。
I kóng-uē siann-tiāu tsin kē.
(他說話的聲調很低。)
2.詩文字句裡,音韻配置的抑揚頓挫。
siann-tiāu
索引
sik-ín
俗諺
sio̍k-gān
俗語話
俚語、俚諺。指流傳已久,通俗且廣泛使用的定型短句,反映出生活或人生的經驗與願望。例:俗語話講:「一好佮一䆀,無兩好相排。」
Sio̍k-gí-uē kóng: "Tsi̍t hó kah tsi̍t bái, bô nn̄g hó sio-pâi."
(俗話說:「一好配一壞,世上的事情很難兩全其美。」)
sio̍k-gí-uē/sio̍k-gú-uē
俗語
俚語、俚諺。指流傳已久,通俗且廣泛使用的定型短句,反映出生活或人生的經驗與願望。
sio̍k-gí/sio̍k-gú
上聲
漢語的調類之一。在現代國音音系中為第三聲,注音符號用「ˇ」來表示。臺羅音標系統中,調號為「2」的字音就是上聲調。
sióng-siann
失言
指說了不該說的話。例:講話攏無考慮,當然會失言。
Kóng-uē lóng bô khó-lī, tong-jiân ē sit-giân.
(說話都不考慮,當然會說錯話。)
sit-giân
修辭
siu-sû
守則
siú-tsik
數字
表示數目的文字或者符號。
sòo-jī/sòo-lī
辭
1.言詞。例:言辭
giân-sû
。
2.文章。例:文辭
bûn-sû
。
sû
敘事
sū-sū
選項
suán-hāng
大
名詞前綴。用於女子對丈夫之父母的稱呼。例:大官
ta-kuann
(公公)、大家
ta-ke
(婆婆)。
ta
代碼
tāi-bé
代名詞
tāi-bîng-sû
大綱
tāi-kong
單字
tan-jī/tan-lī
鬥句
押韻。寫作韻文時,在句末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tàu-kù
提示
thê-sī
挑手爿
提手旁。漢字的部首。
thio-tshiú-pîng
通譯
為雙方翻譯二者的語言。例:伊佇法院共人通譯。
I tī huat-īnn kā lâng thong-i̍k.
(他在法院幫人翻譯。)
thong-i̍k
傳言
thuân-giân
等號
tíng-hō
動詞
tōng-sû
圖樣
tôo-iūnn
圖示
tôo-sī
仄
漢語聲調的類型,平、上、去、入四聲調中的上、去、入合稱為仄。例:平仄
piânn-tseh
。
tseh
讖
預言或推斷。例:咒讖
tsiù-tshàm
(詛咒)。
tshàm
手語
tshiú-gí/tshiú-gú
串講
常說、老是說。例:伊彼个人串講都無好話。
I hit ê lâng tshuàn-kóng to bô hó-uē.
(他那個人每次說的都不是什麼好話。)
tshuàn-kóng
指數
tsí-sòo
前言
tsiân-giân
章節
tsiong-tsiat
周邊
tsiu-pinn
注音
用同音字或者符號來標明文字的音讀。
tsù-im
準則
tsún-tsik
大寫
tuā-siá
話
言語、話語。例:話帶骨
uē tuà kut
(言語中帶諷刺)。
uē
話語
uē-gí/uē-gú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