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回首頁
索引瀏覽
聲韻調索引
分類索引
部首筆畫索引
附錄
辭典說明
編輯說明
操作說明
系統說明
疑難解答
相關資源
Introduction
聯絡我們
查詢人次:
41524356人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
動物
»
魚蝦海獸
本次查詢共查詢到37筆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蟯
1.文蛤。貝類。殼略呈三角形,大的長二、三寸,殼表彩色或暗褐或灰白。生於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肉味鮮美,極富營養。
2.借指女性生殖器。例:三條茄毋值一粒蟯。
Sann tiâu kiô m̄ ta̍t tsi̍t lia̍p giô.
(三個男的還不如一個女的。)
giô
蟯仔
文蛤。甲殼類動物。殼略呈三角形,有暗褐、灰白或彩色。生活在沿海的沙中,以藻類為食。
giô-á
海翁
鯨魚。哺乳類動物,外形像魚,但用肺呼吸,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生活在海洋,胎生,鼻孔在頭頂上,所以常露出水面呼吸。
hái-ang
海馬
hái-bé
海和尚
短趾和尚蟹,又名兵蟹、海珍珠。其頭胸為圓形,像剃光的和尚頭,所以又稱「海和尚」。牠們大批棲息於灘地,退潮時會成群至水邊覓食,如行軍一般,故又有「兵蟹」之稱。
hái-huê-siūnn
海虼蚻
1.甲殼類動物。身體上下扁平,長約二到四公分,有七對附肢,屬甲殼動物等腳目,大多成群在海邊的礫石縫隙間活動,也可爬入水中避敵,以吃食各種藻類碎片和有機垃圾為生。
2.指專門對法拍屋進行非法圍標的投機份子。
3.從事海上走私犯罪活動的人。
hái-ka-tsua̍h
海狗
哺乳動物。生活在海洋中,能在陸地上爬行。脣薄有鬚,眼大耳小,軀體圓長,四肢為鰭狀,有蹼,背黑褐色,腹白。
hái-káu
海鰻
魚類。無鱗,體形像蛇,具有大口和銳利的牙齒,以攝食其他魚類為生。
hái-muâ
海豹
哺乳動物。生長在溫帶和寒帶的湖海中,毛皮蒼黑而有光,四肢短而扁平,趾間有蹼。
hái-pà
海獺
水獺。哺乳動物。身長大約有三尺多,頭形小,身體肥胖;有褐色柔密的皮毛,極貴重,產於北太平洋海岸。
hái-thuah
海豬
海豚。哺乳類動物,身長約二公尺,頭小、嘴尖,鼻孔長在頭頂上,背部青黑色,腹部白色,前肢呈鰭狀,可用來保持平衡。牠能學習複雜的動作,並有很好的記憶力,是相當聰明的動物。
hái-ti/hái-tu
海蛇
海蛇科動物的統稱,生長在海中,體長大約有三、四尺。
hái-tsuâ
蚶
1.貝類。肉可以食用。生活在淺海泥沙中,可以人工養殖。例:血蚶
hueh-ham
。
2.用來稱呼像貝扇形狀,並且可以開合的東西,尤其是指眼皮部分。例:頂目蚶
tíng ba̍k-ham
(眼瞼)。
ham
魴魚
魟魚。魚類。身體扁平,略呈圓形或菱形,尾部細長呈鞭狀,有毒,被刺中會疼痛。喜歡棲息在泥砂底層的海域。澎湖諺語「一魴、二虎、三沙門、四板午……」(it hang, jī hóo, sann sua-mn̂g, sì pán-ngóo……),意思是凡是被這幾種魚刺到,都會令人吃不消,而排名第一的就是「魴魚」。
hang-hî/hang-hû
鱟
甲殼類動物。頭胸部的甲殼略呈馬蹄形,腹部的甲殼呈六角形,尾部呈劍狀,生活在海底。例:好好鱟刣甲屎流。
Hó-hó hāu thâi kah sái lâu.
(上等的鱟魚卻料理得漏屎。比喻一件好好的事卻弄得亂七八糟。)
hāu
蝦
節肢動物。長尾,分頭、胸、腹三部,頭部有長短兩對觸鬚,胸部有步腳五對,腹部狹長分為數個環節,每一環節有橈腳一對,供游泳之用。為蝦類動物的總稱。
hê
魚群
hî-kûn/hû-kûn
魚類
hî-luī/hû-luī
魚栽
魚苗。剛由魚卵孵化成的雛魚。
hî-tsai/hû-tsai
魚臊
魚蝦等水產食物的總稱。
hî-tsho/hû-tsho
鰗鰡
泥鰍。溫帶淡水魚類。體形圓長,腹部扁平,背部蒼黑色,腹部淡褐色或灰黃色,用腸管吸氣,肛門排氣。全身無鱗片,黏滑難捉。
hôo-liu
花鮡
魚名。彈塗魚的一種,身體長而且側扁,全身暗褐色,有黑色小點。生活在淺海和河口附近,常藉著胸鰭和身體的彈力跳躍和爬行。
hue-thiâu
日月蚶
扇貝、帆立貝。貝類。貝扇為扁平狀,左右兩片貝扇的顏色不一樣,一片為白色,一片為紫褐色,所以叫做「日月蚶」。在海水裡行進時,白色貝扇平躺,紫褐色貝扇會揚起來像帆船揚帆前進。
ji̍t-gua̍t-ham/li̍t-gua̍t-ham
日月蟶
扇貝、帆立貝、日月蛤。貝類。貝扇為扁平狀,左右兩片貝扇的顏色不一樣,一片為白色,一片為紫褐色。在海水裡行進時,白色貝扇平躺,紫褐色貝扇會揚起來像帆船揚帆前進。
ji̍t-gua̍t-than/li̍t-gua̍t-than
狗𩸶仔
蝦虎魚。魚類。屬鱸魚的一種,為淡水魚,活動於淺水岩石間,因體輕,魚腹有吸盤可吸附在石頭上,以避免被激流沖走。
káu-gām-á
溪哥仔
溪哥、粗首。魚名。屬鯉科,體型約十五公分長,成雄魚身上有約十條的淺藍色條紋。分佈於臺灣各溪流中下游及湖泊,是臺灣特有的溪魚。
khe-ko-á/khue-ko-á
金魚
魚類。由鯽魚經過不斷的人工選種、配種、淘汰而成。特徵為凸眼、體形略呈圓球形,顏色鮮豔,鱗片有金光,鰭大,尾部分三分或四分,多作為觀賞用。
kim-hî/kim-hû
鮕鮘
臺灣鱧魚、七星鱧。魚名。性兇猛且好吃,為肉食性魚類,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淡水魚。
koo-tai
鯉魚
魚類。嘴的外觀呈鈍圓形,有長短觸鬚各一對。脊鰭長、尾鰭分叉。以水草及魚蝦貝類為食物。現在大多以人工飼養為主,主要做為食用魚。
lí-hî/lí-hû
鯰魚
魚類。頭扁大,無鱗,皮膚多黏液,胸鰭上的棘刺有毒。生長於湖泊池沼中,白晝棲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專吃小魚、貝類、蛙類等。
liâm-hî/liâm-hû
鱸
魚名。頭大體長,口大鱗細,下顎稍突出,體側及背鰭有黑斑。性凶猛,以魚蝦為食。常棲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
lôo
鱸魚
動物名。是一種常見的海魚。清燉的鱸魚,有助於傷口的癒合,是手術後病人極佳的補品。
lôo-hî/lôo-hû
𩵱仔
馬鱍魚。魚類。喜歡棲息在沙泥底質地形中,在臺灣沿岸、河口、紅樹林等半淡鹹水域中可以看到蹤跡。每年秋末到來年初春是主要的漁期,是高經濟價值魚種。
ngóo-á
烏耳鰻
魚類。俗名又叫「紅土龍」。體長且粗壯呈棍棒狀,形狀像蛇,尾部側扁,體表光滑,多黏液,身體有細長小鱗,埋於皮下,胸鰭長橢圓形,無腹鰭。
oo-hīnn-muâ/oo-hī-muâ
烏毛
瓜子鱲、黑毛。魚類。頭小、嘴脣圓鈍,體長可達六十五公分,呈黑紫色,棲息於岩礁區。屬於雜食性,冬天以藻類為主,夏天捕食各種小型生物。
oo-moo
蟳
甲殼類動物。海水蟹的一種,螯較為細長,比起螃蟹更為珍貴。
tsîm
錢鰻
魚類。體形和一般鰻魚相似,色澤黑褐,體表佈滿類似古錢的小圓圈,因此稱為「錢鰻」。生長於海底礁石中,頭尖細,尾扁平,眼小口大,門牙微露,全身光滑,生性凶猛,以海中小生物為食。
tsînn-muâ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