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回首頁
索引瀏覽
聲韻調索引
分類索引
部首筆畫索引
附錄
辭典說明
編輯說明
操作說明
系統說明
疑難解答
相關資源
Introduction
聯絡我們
查詢人次:
41524356人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
»
動物
»
獸類
本次查詢共查詢到59筆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猛獸
兇猛的野獸。
bíng-siù
密婆
蝙蝠。哺乳動物,外形像老鼠,四肢與身體之間有膜相連,類似鳥類的翅膀,所以能飛翔。眼睛小,視力弱,靠體內聲納系統發出的高頻率音波所傳回來的回聲來引導飛行,所以善於夜間活動。
bi̍t-pô
無尾熊
bô-bué-hîm/bô-bé-hîm
鼢鼠
鼴鼠。哺乳動物。一種體型較大的鼠類,能潛地而行。以甘薯、花生、豆類等植物的地下部分為食。對農牧業的危害很大。
bùn-tshí/bùn-tshú
牛仔囝
犢。小牛。
gû-á-kiánn
牛母
母牛。
gû-bó
牛犅
公牛。例:這个牛牢內底有幾隻牛犅?
Tsit ê gû-tiâu lāi-té ū kuí tsiah gû-káng?
(這個牛舍裡有幾隻公牛?)
gû-káng
牛種仔
種牛。有的地方指母牛,有的地方指公牛。
gû-tsíng-á
熊
哺乳動物。四肢粗壯,身形龐大,全身覆濃毛,能爬樹,雜食性,多生於寒帶。例:臺灣烏熊
Tâi-uân oo hîm
(臺灣黑熊)。
hîm
狐狸
哺乳動物。本指狐和狸兩種動物,後多用來專指狐。狐形體像狗卻略為瘦小,毛呈赤黃色,尾巴長,遇到敵人能放出惡臭。因為生性狡猾多疑,所以多用來比喻狡詐而且作惡多端的壞人。例:老狐狸
lāu hôo-lî
。
hôo-lî
火鼠
松鼠 。外形像老鼠但大些,尾巴長且膨鬆,常棲於樹上,吃果實。
hué-tshí/hué-tshú
野牛
iá-gû
野狼
iá-lông
野獸
生長在山野間,沒有經過人工飼養、繁殖的獸類。
iá-siù
夜婆
蝙蝠。哺乳動物,外形像老鼠,四肢與身體之間有膜相連,類似鳥類的翅膀,所以能飛翔。眼睛小,視力弱,靠體內聲納系統發出的高頻率音波所傳回來的回聲來引導飛行,所以善於夜間活動。
iā-pô
羊仔
羊、小羊。
iûnn-á
羊母
母羊。
iûnn-bó
羊犅
公羊。犅只用在雄性的牛、羊上。
iûnn-káng
狗
常見家畜的一種。嗅覺和聽覺很靈敏,可訓練來追蹤、守衛、導盲、救生或飼養為寵物,且性情忠誠,被喻為人類的朋友。
káu
狗仔
小狗。
káu-á
狗母
母狗。
káu-bó
狗公
公狗。
káu-kang
恐龍
khióng-liông
羌
山羌。哺乳動物。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頭上長角,形體大小和吠聲皆與狗相似,行動隱密敏捷,常出沒在清晨和傍晚的山地密林裡,以野菜、鮮草和嫩葉為食。例:羌仔
kiunn-á
(山羌)。
kiunn
羌仔
山羌。哺乳動物。全身披褐色短毛,雄羌頭上長角,形體大小和吠聲皆與狗相似,行動隱密敏捷,常出沒在清晨和傍晚的山地密林裡,以野菜、鮮草和嫩葉為食。
kiunn-á
果子猫
果子貍、白鼻心。哺乳動物。食肉目靈貓科,夜行性動物,體色為黃、灰褐色,頭部色較黑,額頭至鼻樑有一條明顯的白色毛。棲息地以闊葉林為主,擅長爬樹,喜歡採食多汁的果類植物,屬於雜食性動物。
kué-tsí-bâ/ké-tsí-bâ
驢仔
驢子。
lî-á/lû-á
狸猫
狸子。哺乳動物。體型大小像貓,頭部有黑色條紋,身體有黑褐色斑點,尾部有橫紋,性情凶猛,捕食鳥、鼠、蛇、蛙等小動物。例:狸猫換太子。
Lî-bâ uānn thài-tsú.
(一齣著名的戲劇,劇情是傳說中的包公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狸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lî-bâ
驢
哺乳動物。似馬而小,耳頰較馬長,短鬣,毛多為灰褐色,尾部像牛尾。性溫馴,能負物及供坐騎。
lî/lû
鹿
哺乳動物。雄性者有角,褐色毛,肉可以食用,皮毛可以製作衣服、鞋、工具等,角可以作裝飾品、藥物等。
lo̍k
駱駝
哺乳動物。身形高大,背有駝峰,分為單峰與雙峰。腳蹄厚,適合在沙漠中行走,具有高度耐飢渴的能力,可供騎乘與載貨,是沙漠中的主要負重動物。
lo̍k-tô
狼
動物名。形狀似犬,毛為青灰色,頭銳喙尖,後腳稍短。嗅覺靈敏,聽覺佳。性凶狠狡猾,晝伏夜出,會襲擊人畜。
lông
綿羊
mî-iûnn
貓
1.常見家畜的一種。瞳孔大小會因為光線的強弱而改變,聽覺和視覺都很敏銳,行動敏捷,善捕鼠。例:飼貓來掠鳥鼠。
Tshī niau lâi lia̍h niau-tshí.
(養貓來抓老鼠。)
2.用來指女人。例:烏貓
oo-niau
(指時髦新潮的女人)。
3.臉上有麻點。例:伊面貓貓
i bīn niau-niau
(他臉上有麻點)、毋通看貓的無點。
m̄-thang khuànn niau--ê bô-tiám.
(意指不要小看他人。)
niau
貓仔
常見家畜的一種。瞳孔大小會因為光線的強弱而改變,聽覺和視覺都很敏銳,行動敏捷,善捕鼠。
niau-á
貓咪
貓。
niau-bî
鳥鼠
老鼠。哺乳動物。體形小,腳短尾長,毛柔軟、呈灰褐色,性怯懦,行動迅速,門齒發達,繁殖力強,為傳播鼠疫等數種疾病的媒介。
niáu-tshí/niáu-tshú
惡馬
兇猛的馬。例:惡馬惡人騎,胭脂馬拄著關老爺。
Ok-bé ok-lâng khiâ, Ian-tsi-bé tú-tio̍h Kuan-ló-iâ.
(兇猛的馬自有兇悍的人來騎牠,赤兔馬遇到關老爺。比喻一物剋一物。)
ok-bé
豹
哺乳動物。外型與老虎相近,但體型較小,皮毛為黃褐色,背部有黑色圓形斑點。生性凶猛,善於爬樹以捕食其他獸類。臺灣地區以「臺灣雲豹」為代表,但數量極為稀少,已列入瀕臨絕種之保護動物。
pà
斑馬
哺乳動物。馬的一種。毛淡黃或銀白色,身上有二色相間的斑紋,是群棲動物。非洲為主要產地。
pan-má
膨鼠
松鼠。外形像老鼠但大些,尾巴長且膨鬆,常棲於樹上,吃果實。
phòng-tshí/phòng-tshú
獅
哺乳動物。身長約二、三公尺,四肢強健,有鉤爪,尾細長。雄獅頭至頸部有鬣,雌獅體形較小,無鬣。分布在印度及非洲一帶。
sai
犀牛
哺乳動物。體型大,外形像牛,頭部有一或兩個角,常作為攻擊性武器。以草、樹葉、嫩枝為食。
sai-gû
猩猩
sing-sing
山貉
哺乳動物。背部暗褐色,腹部灰白色,體毛剛粗,尾部粗壯,鱗環明顯。善挖地穴居,是臺灣體型最大的鼠類,也是臺灣農作物的剋星。民間多抓來食用,一般山產店多寫作「山河肉」。
suann-hô
山羊
suann-iûnn
山貓
雲豹、石虎、狸貓。哺乳動物。頭部有黑色條紋,軀幹有黑褐色斑點,尾部有橫紋,性凶猛,捕食鳥、鼠、蛇、蛙等小動物。
suann-niau
山豬
山豬、野豬。身體呈圓桶狀,皮黑又厚,長滿粗毛,鼻子長又硬,牙齒尖利,是雜食性動物,性情十分兇暴。例:我感覺山豬仔肉較好食。
Guá kám-kak suann-ti-á bah khah hó-tsia̍h.
(我覺得野豬肉比較好吃。)
suann-ti/suann-tu
畜生
1.牲口、牲畜。禽獸的通稱。
2.一種罵人的話。指人品格低劣,如同禽獸。例:彼个精牲若予我拄著,我絕對無放伊煞。
Hit ê tsing-senn nā hōo guá tú tio̍h, guá tsa̍p-tuì bô pàng i suah.
(那個畜生若讓我遇到,我絕對不與他善罷干休。)
thik-senn/thik-sinn
兔
1.兔子。
2.十二生肖排序第四的生肖。
thòo
兔仔
兔子。哺乳動物。草食性,耳大,尾短且上翹,上脣中裂,後腿比前腿長,善跳躍。毛色為灰、白或褐色不等。性溫和且外型可愛,故常被飼養為寵物。
thòo-á
豬仔
豬的統稱或專指小豬。
ti-á/tu-á
豬母
母豬。常見家畜的一種。
ti-bó/tu-bó
豬公
公豬。
ti-kang/tu-kang
豬胚仔
正在成長中,體型半大不小的豬。
ti-phue-á/tu-phe-á
長頷鹿
長頸鹿。哺乳動物。原產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平原地帶。外形與鹿相似,腿和頸部則較一般鹿來得長。毛色為淺黃色,並帶有淺褐色斑點。大多生活於平原和灌木地區,以金合歡屬植物的葉子為主要食物。
tn̂g-ām-lo̍k
鼠
哺乳動物。體形小,腳短尾長,毛色呈灰褐色。繁殖力強,為傳播鼠疫的媒介。
tshí/tshú
水牛
哺乳動物。體型大,毛色灰黑,擅長耕田。原產於中國南方及印度,荷蘭統治臺灣時自閩南地區引進。
tsuí-gû
水獺
哺乳動物。體形似鼬,身體柔軟細長,尾長足短,趾間有蹼,穴居河岸,擅游泳,能潛水,夜出捕魚。皮毛呈深褐色,質地柔軟,很貴重。
tsuí-thuah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