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分類索引
分類詞目索引»植物»蔬果作物
詞目 音讀 詞目 音讀
慢冬
指二期稻作。
bān-tang油菜花iû-tshài-hue
芹菜khîn-tshài/khûn-tshài瓜仔
1.泛指瓜類的總稱。瓜
2.醃過的小黃瓜。例:瓜仔肉 kue-á-bah(以切碎的醃小黃瓜與絞肉一起蒸煮的菜餚)。
kue-á
瓜仔哖
小黃瓜。瓜果類。「胡瓜」的品種之一。比稱為「刺瓜仔」(tshì-kue-á)的大黃瓜體型更小,常用來涼拌或作為料理的配色。
kue-á-nî綠豆鬼
外型小、質地過硬的綠豆,浸泡在水中無法泡開且久煮仍不爛,常被棄食。
li̍k-tāu-kuí
蘆黍
高粱。草本植物,性耐炎熱乾旱,金門、澎湖種植很多。最重要的用途為提供釀製高梁酒。
lôo-sé/lôo-sué薁蕘
愛玉子、愛玉。木本植物,果實球形,成熟後為黃綠色。將果實浸在水中搓揉,會滲出透明膠質,結成果凍,可用來做涼粉,為夏季清涼食品。
ò-giô
芋頭。根莖類。多肉,含豐富澱粉質,可供食用。葉大如短箭狀,有長柄,綠色。夏日開黃白色花,花單性,呈穗狀花序。根作鬚狀生於球莖下端。
ōo芋莖
芋的莖,可食用。
ōo-huâinn
芭蕉pa-tsio枇杷
瓜果類。葉子與果實都呈現橢圓形,略似琵琶,果實可以食用,葉子和核可以入藥。
pî-pê
禾本植物。高約三、四尺,結實累累成穗,有水稻和旱稻兩種。果實呈橢圓形,有硬殼,去殼後就變成米。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
tiū稻穗
叢聚成串的稻穀花實。
tiū-suī
菜子
蔬菜的種子。
tshài-tsí
草本植物。葉呈管狀,中空,尾端尖,有平行脈,下部白色。頂端開白色小花,集成球狀。是極為常見的辛香料。
tshang
草莓tsháu-m̂刺瓜仔
胡瓜、黃瓜。瓜果類。瓠果細長,通常為長形或卵形,表面有小刺,大小隨品種而異。
tshì-kue-á
刺波
野草莓。
tshì-pho粟青
尚未成熟的稻穀。
tshik-tshenn/tshik-tshinn
作物
指人工栽培的植物,通常指農作物。
tsok-bu̍t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