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分類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文教、體育、休旅»休閒、娛樂
詞目 圖片 詞目 圖片
尪仔標
一種直徑大小約五公分的圓型紙牌,上面印有各種漫畫人物或明星照片,為臺灣早期的童玩之一。例:較早的囡仔愛耍尪仔標。Khah-tsá ê gín-á ài sńg ang-á-phiau. (以前的小孩子喜歡玩圓紙牌。) 
風吹
風箏、紙鳶。以竹子做骨架,並糊上紙張,用線牽引,利用風力飛升上天,可以做為遊戲的一種玩具。相傳是春秋戰國時代公輸般或墨子發明的,用來偵探敵情。
搖鼓瑯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邊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
傀儡
1.線控木偶。例:傀儡尪仔 ka-lé ang-á(傀儡木偶,引申為受人操控的道具。) 
2.臺灣南部漢人對山地原住民的稱呼。例:烏傀儡仔 
oo-ka-lé-á(黑傀儡)。
干樂
1.陀螺。一種玩具,形狀像海螺,用木頭等材料製成。下面尖端有金屬釘,玩時用繩子纏繞,再用力拋出、抽繩使直立旋轉。例:囡仔當咧拍干樂。Gín-á tng teh phah kan-lo̍k. (小孩子們正在玩陀螺。) 
2.比喻忙碌。例:規日無閒甲若干樂咧。
Kui-ji̍t bô-îng kah ná kan-lo̍k--leh. (整天忙得像陀螺。) 
雞鵤仔車
推走式的學步車,讓幼兒推著走以保持平衡,木製,移動時裝飾的小公雞會敲打木板,發出喀喀聲。
棋盤
畫有許多格子,可以排列棋子以供下棋的板子,通常用紙、木板或壓克力等材料製作。
蟧蜈車
坐式的學步車,底座為一圓框,下有輪子,幼兒坐在中央吊座上,可站可坐,藉以學習走路。
玲瑯鼓
波浪鼓。一種兒童玩具。在小鼓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例:搖玲瑯鼓,賣雜細。Iô lin-long-kóo, bē tsa̍p-sè. (搖波浪鼓,賣雜貨。) 
炮仔
鞭炮。古時為了驅鬼,用火燃燒竹子,發出劈啪的響聲。現在用紙捲裹火藥做成,點燃引線就會炸裂,發出巨大聲響,常在喜慶時燃放。
浮動
魚漂、浮漂。垂釣時拴在釣魚線上的浮物。
四色牌
一種賭博用的紙牌,尺寸只有食指大小,分為四種顏色,每色皆有如同象棋「將、士、象」等的字樣,是流行於福建地區及臺灣的民間娛樂。
鳥擗仔
彈弓。Y字形木頭的兩端綁上強力橡皮筋,再扣住石頭,利用橡皮筋的彈力將石頭彈出,用來打落小鳥。
紙牌
紙製的娛樂用品,可以當作賭具,如撲克牌、四色牌等。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