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分類索引
分類圖片索引»動物»爬蟲、兩棲類
詞目 圖片 詞目 圖片
錦蛇
爬蟲類動物。身體有美麗的花紋,體型巨大,常達三公尺以上,不具毒性,通常用身體將獵物勒死後吞食。多分布於熱帶森林中。
雨傘節
爬蟲類動物。體色黑白相間,極為分明,頭部為橢圓形,背鱗為十五縱列,是臺灣所產陸生毒蛇中毒性最強者之一。
鱷魚
爬蟲類動物。外形像蜥蜴,全身有灰褐色硬皮,前有五趾,後有四趾,趾間有蹼。捕食魚、蛙和鳥類等,也會吃人、畜。
龜殼花
爬蟲類動物。是臺灣常見的出血性毒蛇,頭部成明顯的大三角形,背部為黃褐色或棕褐色,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形狀像龜殼花紋。是保育類動物。
鯪鯉
穿山甲。哺乳類動物。體長三尺多,全身被有角質的鱗甲,沒有牙齒,爪子銳利,擅長挖土,吃螞蟻等昆蟲。例:假死鯪鯉張狗蟻 ké sí lā-lí tng káu-hiā. (穿山甲裝死想引螞蟻過來以供自己食用,形容人示弱設陷阱陷害他人。) 
百步蛇
爬蟲類動物。頭部成三角形,嘴間向上翹,頭頂成暗綠色,頭側黃色,背部由頸至尾有黃褐色黑邊之菱形斑,黑邊在體兩側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對稱而成沙漏狀。是臺灣體型最大毒蛇。臺灣最危險之蛇類之一,致死率占第一位。其毒液屬於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時內死亡。
甲魚。爬蟲類動物。外形像龜,背甲呈灰黑色,有軟皮。腹部白色或淡黃色。頸部長,四肢粗短,有厚蹼。多棲息於湖沼等溫、熱帶水域。背甲圓形,邊緣柔軟,肉可食用,甲殼可入藥。
飯匙銃
眼鏡蛇。爬蟲類動物。長四、五尺,頸部有一對白邊黑心的環狀斑紋,形如眼睛。背褐色,腹青白色,毒牙有溝,可注毒液,發怒或興奮的時候,頭會揚起,頸部擴張呈扁平狀,有如飯匙,所以稱為「飯匙銃」。
四跤仔
青蛙。兩棲類動物。腳上有蹼,擅長跳躍、游泳。多生活在水邊,常在夜間活動。
田蛤仔
田蛙、青蛙。兩棲類動物。頭寬扁、闊嘴、大眼。背部呈青綠色,腹部灰白,表皮光滑。有蹼,善跳躍、游泳。
臭腥公
臭青公、隆脊蛇。爬蟲類動物。體型粗大,為棕色或褐色,無毒。幼蛇呈淺棕色,有黑色或深棕色的小斑點散雜其間,和成蛇體色差異大。棲息於雜木林或農墾地,性情活潑,好攻擊。在遇危急或被捕捉時,會於肛門處發出惡臭,所以稱為「臭腥公」。
青竹絲
爬蟲類動物。又名「赤尾青竹絲」。背部呈草綠色,尾部赤色,含劇毒,常棲息在草樹叢中。
爬蟲類動物。身體為圓長形,沒有四肢,身上佈有鱗片,舌頭細長而分叉,隨著生長過程會產生蛻皮現象。生殖方式為卵生或卵胎生,分有毒跟無毒二種。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