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編輯說明
編輯簡例
一、 本辭典收詞,以國民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到的常用詞及小部分熟語為主,目前共有1萬3千餘詞,選詞以具有閩南語特徵的詞形為主,另酌收各詞書多已收錄、而其釋義或詞音有利於閩南語教學的臺華共同詞,以及部分流行詞、文化詞、特殊音讀詞,及詞形中含替代字而易誤讀者。另有僅呈現音讀以供查詢之不成詞單音字3千餘筆、附錄資料3千餘筆、以及改版增補僅提供音讀之臺華共同詞4千餘筆,共1萬1千餘筆。總計為2萬4千餘筆。
二、 本辭典詞目及例句,均以漢字書寫為基礎。用字分三大類型:a.本字;b.訓讀字;c.俗字。在選擇上,若有本字可用又不偏僻,則傾向使用本字,但仍依各字狀況考量選用訓讀字或俗字。而非本字之用字,本辭典稱為「替代字」,僅在單字詞之詞目欄標示。
三、 本辭典標音採教育部於民國 95 年 10 月 14 日公告之「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簡稱「臺羅」),聲調除「附錄外來詞」以五階標調法標口語調外,其他皆標注本調,辭典本文中之外來詞則以閩南語詞目視之,標注其回推之本調。
四、 本辭典詞目以高雄地區常用、通行者為主音讀,次標以臺北音為主的「第二優勢腔」,於主音讀旁以「/」區隔。再標主音之外的異讀,包含「又唸作」、「俗唸作」、「合音唸作」三種。各地方言差異則在詞目旁以「」提示,讀者可連結至附錄方言差查詢。例句標音則一律標注主音讀。主詞目提供聲音檔,發音以主音讀為準。變調與輕讀則依各詞目實際語用情況調整。
五、 本辭典釋義除了詞綴、語法詞外皆標注詞性,熟語則標注「」,內容除部分文化詞解釋較詳外,均力求精簡明白,多數輔以例詞或例句表現語境,標注音讀並附上華語翻譯。詞目另列「近義詞」、「反義詞」供參考與連結,列「異用字」呈現其他文獻中常見的字形,以存異求同。
六、 本辭典所收單音詞,以能單獨使用、獨立成詞為原則,包含在書面語或熟語中可單用者,而詞綴和語法詞亦視同單音詞收錄解釋。若該字有文白異讀,則在音讀前標注,並在「又見音」欄呈現該字形收錄於本辭典中之其他所有音讀,成詞有釋義內容者並可連結。
七、 本辭典所收詞目中若有可加小稱詞【仔】á 也可不加者,則收錄明顯較常使用的狀況,若二者不相上下,則傾向加上小稱詞。
八、 本辭典為輔助文字釋義,部分詞目附有圖片,於各詞目中呈現,若僅為某義項之附圖,則標明義項別,各縮圖皆可點選放大。綜合主題圖涵蓋多詞,置於附錄。讀者亦可由「分類索引」查詢圖片和詞目。
九、 辭典附錄包含「俗諺」、「百家姓」、「地名」、「親屬關係表」、「外來詞」、「方言差」、「人體器官圖」、「二十四節氣」等,讀者可依筆畫數查詢。
十、 本辭典各欄若有未盡事宜,如內容上有訛誤或使用上有未盡理想者,敬請利用「聯絡我們」提供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