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說明
收詞原則
一、 | 本辭典收詞,以國民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到的常用詞及小部分熟語為主,目前共有1萬3千餘詞,選詞以具有閩南語特徵的詞形為主,另酌收各詞書多已收錄、而其釋義或詞音有利於閩南語教學的臺華共同詞,以及部分流行詞、文化詞、特殊音讀詞,及詞形中含替代字而易誤讀者。另有僅呈現音讀以供查詢之不成詞單音字3千餘筆、附錄資料3千餘筆、以及改版所增補僅提供音讀之臺華共同詞4千餘筆,共1萬1千餘筆。總計為2萬4千餘筆。 | |
二、 | 所收詞目以八本中小型辭典為預收詞目的詞頻依據,凡詞頻超過三者,列為預收詞目,再依常用原則,並考量現當代使用情況進行篩選與增補,完成現收詞目。八本辭典分別是: 《台日新辞書》東方孝義編(1931),南天書局(1997影印出版) 《閩南語國語對照常用辭典》蔡培火編著,正中書局(1969) 《現代閩南語辭典》村上嘉英編,天理大學出版(1981) 《台灣話大詞典》陳修主編,遠流出版公司(1991) 《台華雙語辭典》楊青矗主編,敦理出版社(1992) 《分類台語小辭典》胡鑫麟編著,自立晚報文化部(1994) 《廈門方言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卷,李榮主編,周長楫編纂,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臺灣閩南語辭典》董忠司總編纂,國立編譯館主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2000) |
|
三、 | 詞目之選定以八本詞書為基礎,進行兩階段之增補,第一次新增自《台日小辭典》(小川尚義編,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藏本,約二萬五千詞),由初審人員勾選可收錄的詞條,再與預收詞目比對增補。第二階段則依據下列新資料進行增補: 《台灣語常用語彙》王育德全集之六,王育德著,陳恆嘉中譯,前衛出版(2002)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調查計畫研究報告》張屏生撰,以高雄腔為依據(2003) 《臺北同安腔閩南話語彙稿》張屏生調查,以蘆洲同安腔為依據(1995) |
|
四、 | 為補足文獻疏漏,乃酌收由各界提供之常用詞,經審查後陸續增補詞目。 | |
五、 | 除以「常用」為優先考量外,並從實用觀點出發,不以詞頻為唯一考量,酌量收入下列四類傳統辭典多未收錄的特定詞: | |
(一) | 即將瀕臨消失的文化詞。 如:【抽豬母稅】、【油車間】、【巡查】。 |
|
(二) | 新生、流行的現代詞彙。 如:【核能】、【捷運】、【裝痟的】、【摃龜】等。 |
|
(三) | 具有特殊音讀的詞彙。 如:【亂彈】讀作lān-thân(地方劇種)。 |
|
(四) | 詞形中含替代字,易誤作文讀者。 如:【田(塍)園】tshân-hn̂g。 |
|
六、 | 在閩南語詞彙中,單字可獨立成詞者,附有釋義及例句;不構成「獨立單字詞」條件者,僅於查詢結果頁面呈現音讀。本辭典認定之單字成詞條件如下: | |
(一) | 單字本身具有單獨的字義,獨立成詞,可以單獨使用,包括特定動作、具像名詞、量詞、數詞等。 如:【食】、【花】、【斤】、【三】。 |
|
(二) | 一般不單用,但常與其他字、詞結合,構詞性高,在構成的複音詞當中仍具有該單字之字義。 如:【窗】(【鐵窗】、【玻璃窗】)、【樓】(【大樓】、【樓頂】)、【桌】(【新娘桌】、【食桌】)。 |
|
(三) | 一般不單用,但在成語、俗諺、書面語、專科名詞中可單獨使用。 如:【時】在【三不五時】中獨用、【柑】在【桌頂拈柑】中獨用。 |
|
(四) | 詞綴。附加在詞根之上的構詞成分,不具有詞彙意義,但有語法作用,構詞能力強,有「前綴」、「中綴」、「後綴」三種。 如:【阿公】之【阿】、【行啊行】之【啊】、【試看覓】之【覓】。 |
|
(五) | 語法詞。具有獨立意義卻不單用,連接詞彙以成為完整的句子。 如:「我後日才來。」中的【才】表示「再」的意思、「這是我的。」中的【的】表示所有格、「已經好矣。」中的【矣】表示動作完成、相當於華語的「了」。 |
|
七、 | 小稱詞【仔】(á)在閩南語中廣泛使用,許多詞彙可加小稱詞也可不加,端看各地區、各人使用習慣。本辭典收詞傾向口語化,故以常用者為主要收錄對象,若二者不相上下,則傾向加上小稱詞。若構詞為「單字+【仔】」,該單字在其他情況下可單獨使用者,才可視為獨立單字詞。 | |
八、 | 某些詞彙雖收錄於多本詞書,但因時代演進而不常用或不合時宜者,酌予刪除。 | |
九、 | 部分詞目之性質近乎詞組,理應不收,但某些詞組極為常用,或與共通語說法不同,有呈現之價值者,亦酌予收錄。 如:【起厝】、【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