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編輯說明
音檔說明

本辭典提供詞目之聲音檔,以供學習。音檔依循以下原則:

一、 本辭典之主詞目提供音檔(不包含附錄詞目),播放圖示置於詞目右側。發音以辭典之主音讀及優勢腔為標準,各種異讀、方言差異暫不提供音檔。本辭典主音讀及優勢腔之選定原則,詳見「音讀說明」。
二、 在變調的處理上,有以下三種情況:
1、 若複音詞中,有一字可變調也可不變調,則依該詞的語用情形,取其中一種方式發音。如「跤尖手幼(kha-tsiam-tshiú-iù)」的「跤(kha)」與「手(tshiú)」,同時存在變調與不變調兩種說法,我們取變調的說法。
2、 複音詞的最後一個字,原則上錄其本調,但若該詞彙在口語中僅能以變調的形式出現,並不存在本調的唸法,則基於學習考量,錄製變調,如「叫是(kiò-sī)」的「是」,唸為變調後的低平調(第3聲)。但若為單字詞,即使該字在口語中不會出現本調的形式,為避免造成學習上的困擾,仍錄製本調,如「佇(tī)」、「閣(koh)」等。
3、 臺灣閩南語的方言差異類型中,陽平調變調有變為中平調(第7聲)及變為低平調的差異,本辭典的優勢腔高雄音屬於偏漳腔,多數陽平變調皆變為中平調,但少數詞彙在競爭過後,變為低平調的讀法反而成為優勢音,為反應實際語音,這些詞彙仍錄為低平調。如「而且(jî-tshiánn)」的「而」、「膀胱(phông-kong)」的「膀」,變調皆讀為低平調。
三、 部分詞目的最後一個字,若出現於句子中間,則遵循一般的變調規則;若出現於語氣完結時,則末字為輕讀。辭典的音讀標注保留其較基本的形式,未做輕讀標示,僅在釋義內容中說明輕讀的情形;錄音時則視同單獨使用該詞彙,語氣已完結,故將末字讀為輕讀。如「會用得(ē-īng--tit)」、「拄著(tú--tio̍h)」等。
四、 韻母為ian或iat的字,在口語中有一部份人將介音i省略而讀為en與et,但此音節的簡化形式並未全面普及,還有許多人保留介音i,故錄音時仍讀為不省略介音的ian與iat。

錄音:王秀容
審聽:陳憲國、盧廣誠

回上一層